华西都市报 -A7 四川-
A7四川
  • ·天府农博园 这边“丰”景独好
  • ·广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秋分之日庆丰收,记者提前打探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

天府农博园 这边“丰”景独好

田间种出的“庆丰收迎盛会”字样。

大国粮仓科技馆。

  金秋时节,位于成都市新津区的天府农业博览园里稻田黄绿相间,一眼望不到边。如果站在24米高的二十四节气塔上俯瞰3000亩的稻田,可以清晰看到“庆丰收迎盛会”“中国农民丰收节”等不同字样。这些由稻穗组成的图案十分醒目且整齐。
  9月23日“秋分”时节,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将在天府农业博览园拉开帷幕。9月20日,记者探访了天府农业博览园,替大家提前打探天府“丰”景。

探访大田之美
构建农景交织的博览格局

  “这是用多个品种且颜色不同的作物种出来的。”站在天府农业博览园里,工作人员指着田间“庆丰收迎盛会”等字样介绍说,大田展区按照“一年四季永不落幕”的构想,营造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场景融合的博览空间,在稻田里构建出主题鲜明、农景交织的“无界”博览格局。
  据悉,按照“田间地头办农博”理念,天府农博园构建了“室内展馆+室外展场+林盘展区+大田展区”博览空间,探索开放合作创新、参与主体创新、体验形式创新、会展周期创新,打造展示四川农业金字招牌的窗口。

探访主展馆
外观如稻浪翻涌震撼人心

  顺着田坎走近天府农博岛,五个巨大的圆拱形木质结构建筑伫立眼前,建筑顶部由颜色不一的方块构成,营造出丰收之年的喜庆氛围,远远看去如稻浪般起伏。这就是位于天府农博园的天府农博·主展馆,它也是四季建筑地景“夏季稻浪”。中江挂面、绵竹金丝年画……四川各地的农副产品和艺术品在主展馆亮相。
  工作人员介绍,天府农博主展馆主体为5个尺度各异、色彩斑斓的拱形建筑,寓意“田馆相融、稻浪翻滚”,这里将呈现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的一系列精彩内容。
  在功能方面,主展馆占地面积约202亩,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其中1号馆为会议中心,2、3号馆为农博展场,4号馆为农耕文明博物馆,5号馆为农创孵化,展馆东侧为商业街区。

探访中华农耕文明馆
体验千年农耕传奇故事

  在中华农耕文明馆内,许多已经陈旧泛黄的棉花票、布票、面票、肉票等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尽管一些票券已经残缺不全,但上面的文字依旧清晰明了。无论放在过去和今日,这些票券都弥足珍贵。
  记者了解到,中华农耕文明馆位于天府农博主展馆G4馆内,展厅面积2022平方米,分为历史上天府农耕文明发育发展概况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四川农业百年发展历程两大核心篇章,保存有农业文物、标本、古籍和传统农具等各类藏品。
  走进农耕文明主题展,层峦叠嶂的“山水”化为空间符号,隐喻天府农耕文化天人合一的自然之气与海纳百川的开放包容之风,让人瞬间穿越年代,感受千年农耕传奇故事。
  而这里也以时间线为脉络,叙述了从新石器时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期,跨越5000年的四川农业农村演进历程,突出天府农耕文明亮点,展现了天府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及光辉成就。
  整个展陈梳理天府农耕发展历史脉络,陈列农耕相关文物藏品。为更好地增加游客的沉浸式、互动型体验,在设计上也别出心裁。“博物馆采用查询互动屏、场景融合投影影片等多媒体技术手段增强互动性、体验感,还多途径收集反映四川农业发展的重要展品,通过这些珍贵的展品,与农耕文化一起,将农业界的故事从书本上搬到了眼前。”工作人员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赵紫萱 杨博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