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就业和社会保障成就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亿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力增进了人民福祉。
中共中央宣传部25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就业和社会保障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工作,近年来更是明确把就业摆在“六稳”“六保”之首,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就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城镇就业规模显著扩大,十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亿人;城乡就业格局发生历史性改变,2021年城镇就业人员占比达到62.7%,第三产业成为就业最大“容纳器”;重点群体就业平稳,十年来,8000多万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水平保持稳定,农民工总量增至2.9亿人……
“我国就业优先战略深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丰富发展,就业优先导向显著增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说,这十年,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14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
帮扶困难人员就业,关系群众冷暖,关系民生底线。李忠介绍,十年来累计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5501万人,帮扶困难人员就业1768万人。
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介绍,在脱贫攻坚战中,人社部门全力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贫困劳动力务工规模从2015年的1227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3243万人,三分之二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产业实现脱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政策继续加力,今年上半年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到3223万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李忠说,我国建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建立企业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出台个人养老金制度填补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的制度空白……十年来,社保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社保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从2012年的7.9亿人、1.5亿人、1.9亿人,增加到2022年6月的10.4亿人、2.3亿人、2.9亿人。
待遇水平稳步提高。2012年以来连续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014年以来四次统一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国基础养老金标准。
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截至6月末,我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超过13.6亿人。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累计访问量已超36亿人次,有效方便了群众跨省通办、一网通办。
助力稳经济稳企业作用凸显。社会保险费率7次降低,5项社保费率总水平从41%降至33.95%。为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党中央部署实施力度空前的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等政策,2020年共为企业减负1.54万亿元。
据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亓涛介绍,今年1至7月为企业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超过1000亿元,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397亿元。至7月末,企业共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费494亿元。
养老金关系亿万退休人员生活。亓涛25日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养老保险事业快速发展,积累了坚实物质基础,制度运行更加稳健,基金更可持续,能够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亓涛在当天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说,2021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4万亿元,基金支出4.1万亿元,当期收支总体平衡,略有结余,今年以来基金运行继续保持平稳态势。
今年1月,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启动实施,对基金困难省份的支持力度更大,上半年已完成1240亿元的资金调拨工作,有力支持了困难省份的养老金发放。当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5.1万亿元,有较强的保障能力。
此外,财政有补助,长远有储备。中央财政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力度持续加大,今年达到6500亿元左右,并重点向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倾斜。全国统筹实施后,还建立了地方财政的投入机制。全国社保基金有超过2.6万亿元的战略储备,中央层面已划转国有资本1.68万亿元充实社保基金。
今年我国按照4%的比例继续上调退休人员养老金。“目前,增发的养老金已发放到位。”亓涛说,“下一步,还将综合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改革完善,促进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保证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