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9 四川-
A9四川
  • ·选择这份职业,就选择了爱和奉献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医生:

选择这份职业,就选择了爱和奉献

  成都市公卫中心感染一科副主任医师尹科。

  成都市公卫中心肝病一科副主任医师毛创杰。

  成都市公卫中心结核二科主任陈蕾(右一)。

  

“8·19”中国医师节特别报道

  一场新冠疫情,让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简称:成都市公卫中心)走到了大众眼前,它不仅是治疗机构,更是疫情防治的风向标。
  然而,成都市公卫中心的职责并非只是疫情防治。8月19日,中国医师节,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成都市公卫中心艾滋病科、肝病科、结核科的3名医生,倾听医者背后的故事。

艾滋病科 发现即治疗,近年死亡率显著下降

  32人、22人、5人……随着医学进步、防治理念的普及,在成都市公卫中心感染科,近3年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下降。或许未来某一天,我们可能终结艾滋病。

死亡率下降 部分原因在于发现即治疗

  “现在只要查到艾滋病(HIV),医生均建议患者立即治疗。”成都市公卫中心感染一科副主任医师尹科说,这能大大降低死亡率,“在我们医院,因艾滋病死亡的患者从2019年的32人减少到了去年的5人。”
  7年前,一名患有艾滋病的母亲因为没有做好产前检查和母婴阻断,导致孩子患病。查出艾滋病时,孩子不到9个月。所幸,经过及时治疗,孩子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如今,每隔半年,孩子的家人还会带孩子来找尹科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
  “以前,患有艾滋病的孩子通常活不了多久,这个孩子活到现在,也没有住过院,就是因为及时进行了抗病毒治疗。”尹科说,治疗可以明显降低HIV复制,提升患者免疫功能,避免严重机会性感染的发生。

认知度提高 更多人到门诊寻求专业帮助

  通过成都市公卫中心HIV药物预防门诊,越来越多人了解到了艾滋病防治的知识和理念。
  “前几年,我们在暴露后预防门诊遇到的病人主要咨询暴露后预防(PEP)的问题,PEP是指发生高危行为后,需要在24小时内,尽量不超过72小时服用HIV阻断药物,从而阻断HIV传播的一种治疗方式。”尹科说,现在这一情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在HIV药物预防门诊,越来越多人咨询暴露前预防(PrEP)。尹科表示,现在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叫“2-1-1”疗法,针对特殊高危人群,高危行为前2-24小时服用两片TDF/FTC,高危行为后距上次服药24小时、48小时各服用1片TDF/FTC,具有良好预防HIV疗效。第二种叫“每日服药方案”:每24小时口服一片TDF/FTC,适用各类高危人群,一天服用一次。“这两种方案都只适用HIV阴性、年龄18岁以上、肾脏eGFR大于60的患者。”他说。
  采访中尹科不断强调,希望向大众传递正确艾滋病防治理念,“艾滋病患者不仅承担着躯体疾病带来的痛苦,还有心理方面的问题,到正规机构找到专科医生咨询和治疗至关重要。”

肝病科 把职业当职责,成为肝病患者最后希望

  肝硬化、肝衰竭、肝昏迷、肝癌……很多肝病患者在“走投无路”时,都来到成都市公卫中心肝病科治疗。

与时间赛跑 妊娠晚期合并肝衰竭,最终母子平安

  成都市公卫中心肝病一科副主任医师毛创杰说,一名好的医生除了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一颗全心全意服务患者的心,医生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职责。
  毛创杰所在的科室每年都会接诊到孕妇合并肝炎的患者,一名孕期30多周的孕妇令他记忆深刻。“这名患者在外院产检时发现肝功能出现问题,随即被转到我们医院。入院时,她的眼睛、皮肤都很黄,精神状况也不是很好。经过一系列检查,我们考虑她是妊娠晚期合并肝衰竭。”他说。
  情况十分危急,毛创杰和同事立即组织抢救,并开展多学科综合治疗讨论,制定治疗方案,“好在转诊治疗非常及时,孕妇的病情好转,最终顺利生产。”毛创杰说:“现在孩子十分健康,回想起这件事,非常有成就感。”

为生命一搏 通过人工肝治疗,成功治愈小伙

  不少肝衰竭病人通过其他医院转诊到成都市公卫中心治疗。其中有一名20多岁的小伙子,出现急性肝衰竭,入院时全身发黄、处于昏迷状态。
  毛创杰说:“这个小伙子病情非常严重,当时判断他能清醒的几率非常小,需要尽快做肝移植。然而,由于时间、经济等多种原因,患者无法做。最后,我们决定放手一搏,采用内科和人工肝共同治疗。”
  当时,患者的父亲在病房走廊突然向医生跪下来,非常难过地说:“医生,你一定要救救我的孩子!”听到这样的话,毛创杰觉得即便希望再渺茫,也要尽力救治。
  所幸,经过两次人工肝治疗后,小伙子清醒了,肝功能也能慢慢好转。毛创杰说:“人工肝治疗能代替部分肝脏功能,对高胆红素血症、肝衰竭、肝昏迷的患者都适合。”
  据了解,成都市公卫中心是西南地区最先开展人工肝治疗的医院,截至目前,共计开展了近万次人工肝治疗,居西南领先地位。

结核病科 勇于担当,病人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四处求医,可怎么检查都确诊不了;病情千变万化,差一步就会功亏一篑……在成都市公卫中心结核病科,多数结核患者之前都曾遇到过这种情况,幸运的是,他们在成都市公卫中心医生的帮助下,最终成功治愈。

奇迹 确诊治疗后,孩子能站起来了

  在全国,结核病的诊断依然非常困难。成都市公卫中心结核二科主任陈蕾至今还记得一个10多岁的小男孩,因脚关节肿痛无法下地走路,近乎瘫痪。
  男孩是家中独子,父母带他从千里之外来到成都求医,可多家大型医院均无法确诊,有医院组织骨科、风湿免疫科、感染科等专家进行全院大讨论,也都说不清楚病因。孩子在治疗几个月后也没有任何效果。
  就在医生们束手无策之际,有医院邀请陈蕾前去会诊。会诊结束,孩子以院际会诊的形式转到了成都市公卫中心。在进一步检查中,结核科医生抽丝剥茧,最终确诊为结核病,经过抗结核治疗,最终成功治愈,孩子也站起来了。
  “如果疾病不解决,孩子就瘫痪了;如果找不到病因,结核可能还会蔓延到骨头、脑袋,孩子就没希望了。”陈蕾说,“结核病和其他传染性疾病不同,诊断非常困难,不仅需要很多诊断设备,还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临床功底。”

担当 每一步都小心,帮助病人渡难关

  诊断清楚,只是过了第一关,结核的治疗也非常困难。
  陈蕾坦言,结核药是救命的毒药。之前有一名3岁女孩,在结核治疗的第二个月,肝脏出现毒性,根据临床经验,陈蕾决定暂时停药,积极治疗药物性肝炎。但是一个个难关接踵而至:药物毒性什么时候解除?如何再使用抗结核药物……女孩的病情每天都在变化,医生必须将治疗方案调整到非常安全有效,而这一过程犹如走钢丝,医生每一步都很小心。最终,在医生的帮助下,女孩被彻底治愈。
  一名结核病人的治疗时间少则半年,多则长达两年。如今,陈蕾每年门诊病人约2500个、住院病人约1800个,对每名患者都如此细心实属不易。她说:“病人把生命交给你了,你就要勇于担当,对我来说,病人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宁芝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