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6 品读-
A16品读
  • ·《认识你自己》:如侦探小说般的哲学史
  • ·如遇知音,乐何如之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如遇知音,乐何如之

——读《书中听乐》

《书中听乐》

  

□黄辅棠
  炎炎夏日,收到侯军兄从北京寄来的两本书。一本是他的新书《雪霁》,一本是雷健兄的《书中听乐》。我与雷健并不认识,得到这本书真是“人在家中坐,好书自天来”。
  打开书,照例先读序与后记。侯军在序中如此描述雷健:“我俩时常一起参加全国报纸副刊界的采风活动,每次看见他,他总是塞着耳机在听音乐;偶尔同行之间聊起与音乐相关的话题,他本来在一旁假寐,闻听顿时双目炯炯,兴致勃发,滔滔不绝,神采飞扬,‘一张老脸笑得稀烂’(雷健的口头禅之一)。”
  “后记”中,雷健自述:“喜欢并爱上西方古典音乐,始于懵懂少年时。尽管从未受过专业音乐训练,但西方古典音乐已成我的挚爱。”
  “这是‘爱之者’写的书,一定好看。”一边如此想,一边从第一篇开始读。读了约一半,即忍不住在微信朋友圈发了推荐短帖:“向所有朋友推荐这本罕见好书──《书中听乐》。我读了约一半,篇篇精彩,篇篇有所得。已好多年没有读到这么好的古典音乐书了。”接下来,我几乎是一口气把全书读完。
  此书好在哪里?
  首先,它能激发你对古典音乐的兴趣与好奇心。书中写到的曲目,虽然大多数是熟悉的,但读了书,发现有太多自己不知道、不了解的东西,忍不住便会去把乐曲找来再听、细听。例如,苏佩(F. V. Suppe)的轻骑兵序曲,我曾亲聆过曹鹏先生(他是我正式拜师的指挥老师)带中国台湾高雄市交响乐团排练、演出此曲。读了“军营柔情”篇后,忍不住上网找来此曲,对着总谱再听一遍,印象顿时深了很多。
  其次,书中有大量重要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历史常识、作品的写作背景、演出的所经所历等。这些常识,不要说一般外行人,就算像我这种吃了一辈子古典音乐饭的人,也普遍欠缺。例如,很多人都熟悉的《索尔维格之歌》,此曲虽曾被我编进黄钟小提琴教材,可是却从来不知道它背后有着那般凄美痴情、无私奉献的故事,也不知道它的歌词如此动人:“冬季过去春天至,相信你总会归来。漫漫岁月夏已过,我答应你定等待。任凭你漂洋过海……翘首盼望你归来。”
  又如保罗·杜卡的交响诗《小巫师》,也是曹鹏先生常演出的作品。我亲耳听过曹先生在演出时解说此曲,所以印象很深。可是,直到读了“闯祸的小巫师”一文,才知道作曲者杜卡先生,竟然是冼星海的作曲老师。如果没有这位法国老师,说不定就没有冼星海后来的作品呢。
  第三,书中提供了大量古典音乐的各种资讯资料,它们像种子一样,会发芽,会蔓延开来。例如,在《惺惺相惜的大师》一文中,我读到莫扎特从海顿的弦乐四重奏作品第33号中,学到了创作四重奏的真正方法,便上网去找海顿这组作品来细听。无意之中,发 现 在 一 组 名 为 Ariel String Quartet的四重奏组,把海顿的作品演绎得十分动人,而且背谱演奏。这个无意发现,让我又多了一个音乐“营养”来源和一群同行“老师”——真是开卷有益。
  最后,书中写到的古典音乐作品,大多数与文学有关,甚至是文学作品的音乐诠释。这让我大有“吾道不孤”之共鸣。因为我本人所写的音乐作品,也绝大部分与文学作品有关系。例如,《神雕侠侣交响乐》《萧峰交响诗》等,都是从金庸武侠小说中得到创作灵感;大量为古今诗词所谱写的艺术歌曲,更是直接用音乐去诠释诗意。两相对照,如遇知音,乐何如之!
  综上所述,向所有古典音乐爱好者与古典音乐工作者推荐这本不可多得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