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4 要闻-
A4要闻
  • ·民警徒步6小时背小孩出山 被困一家四口安全脱险
  • ·民警搭起“人梯”解救被困群众
  • ·我省10市州41县提前避险转移4.6万余人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民警徒步6小时背小孩出山 被困一家四口安全脱险

民警陈镜文背着3岁孩子转移。

  7月12日5时许,受局部短时间强降雨影响,绵阳市平武县木座藏族乡河水暴涨突发山洪,造成当地交通、通信、电力中断,部分道路水毁、民房冲毁。
  7月13日10时,绵阳市平武县召开山洪灾害情况通报会,截至13日8时,灾害造成3人死亡,5人失联,已累计转移被困群众109人,现场被困24人已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现场仍在持续搜救。

设立安置点
受灾群众已得到妥善安置

  记者从情况通报会上获悉,灾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绵阳市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省市应急管理、水利、消防救援等工作组抵达现场指导救援。
  一是成立应急抢险救援省市县联合指挥部,下设失联人员排查、被困人员救助、通信电力保障、交通保畅、医疗救治、信息报送、群众安置等工作组,统筹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二是组织消防、公安、水利、交通、卫健及民兵等救援队伍178人,调集挖掘机装载机14台、运渣车6辆、救护车4辆开展救援抢险;
  三是累计避险转移受威胁群众700余人,在平武县职中设立安置点,组织42名志愿者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目前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情绪平稳;
  四是加快基础设施抢通保畅,调用九绵高速标段机械协助抢通交通道路,恢复木座藏族乡通信,实施临时交通管制,劝返前往九寨沟、白马方向的车辆,除抢险车辆外其他车辆禁止通行;
  五是省市县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滚动做好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严防次生灾害。同时,组织平武镇村干部全面排查所有乡镇情况,其他乡镇除道路水利设施受毁外,无其他灾情。目前,抢险救援工作正在有力有序进行。
  接下来,平武县将全力以赴搜救失联和被困人员,确保救援人员安全,妥善做好遇难者亲属和受灾群众安抚安置工作,抓紧排查周边地质灾难隐患,严防次生灾害发生。同时,及时发布救援工作进展情况,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精心治疗受伤群众,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确保灾后无疫情。

一家4口被困
民警徒步6小时成功施救

  7月13日18时许,在徒步6小时后,经过临时休整,陈镜文终于缓过劲来。陈镜文是平武县公安局民警,在木座乡木座水电站附近因降雨河水暴涨突发山洪后,他背着一名3岁小孩徒步6小时,将其安全转移到了临时救助点。
  7月12日中午,陈镜文和同事组成的突击队从平武县城出发,乘坐装载机强行渡河,到达受灾较重的木座藏族乡场镇开展救援行动。
  据陈镜文介绍,他们到达指挥部后,得知黑水沟一组有一家4口被洪水围困。于是,陈镜文所在的小分队立即赶往黑水沟一组。经过5个多小时赶路,小分队在21时左右抵达群众被困位置。4名被困人员中,有3个大人、1个小孩。
  陈镜文回忆说,由于当时天色已晚,夜间转移很不安全,他们决定经过休整后,于13日早上将被困人员转移到木座藏族乡指挥部的临时救助点。
  在此次强降雨过程中,通往乡镇的道路被冲毁。沿途的道路路基,有不少地方被洪水冲空,走大道非常危险,小分队决定爬山赶往木座藏族乡。13日9时许,陈镜文所在的小分队开始了群众转移工作。“我比较年轻,就负责背孩子。”陈镜文说,他把孩子放在背囊里,一路上小心翼翼。
  在转移过程中,需要爬山沿着泥泞道路前行,“我就用手扶住小孩的背部,防止他从背囊里掉下来。”陈镜文说,小孩缩在背囊里,时间久了,他就将身体前倾,让孩子贴在他背上。
  翻山越岭,爬坡上坎。在转移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道路非常崎岖,小分队抽出一部分人员开道,另外的队员则护送被困群众穿越危险路段。“中途的道路很窄,没法换人,我就一直背着孩子。”陈镜文说。
  经过6小时徒步转移,13日15时许,4名被困人员被安全转移至乡指挥部的临时救助点。“当时没有一点力气了,双腿直发抖。”陈镜文说,到达救助点脱下雨衣时,身上的警服直冒热气。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王祥龙 周洪攀 见习记者 冷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