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之变,源自治理理念、发展方式之变。“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我们认识到,为子孙后代保护好这绿水青山是我们的责任。这几年,保护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生活在洱海边的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村民李德昌说。
不只是洱海,云南锚定“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目标,切实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九大高原湖泊实现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转变,2021年水质实现稳中向好;建成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累计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66个;16个地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标年平均值连续5年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8.6%……如今的云南,水清、山绿、天蓝。
目前,云南已建成1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打出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其中绿色能源已成为云南第一大支柱产业,2021年全省绿色能源装机突破9500万千瓦。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1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成功在昆明举办,“大象北上南归”成为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范例。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具有连接南亚东南亚的独特区位优势。
2015年1月、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云南考察,先后对云南提出努力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努力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希望,并强调,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新发展理念破除老观念,用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
牢记总书记嘱托,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搭建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平台体系。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引领,推出贸易、电商等“八个跨境”创新举措,自贸试验区2021年新设注册企业近2万户,同比增长7.8%。
加快构建国际大通道体系。中老铁路通车让“山不再高、路不再长”;以临沧为主要节点城市的中缅印度洋海公铁联运物流大通道取得关键性进展,实现集装箱运输“零”的突破。
中老铁路是中国、老挝两国互利合作的旗舰项目。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出席中老铁路通车仪式时指出,要“打造黄金线路,造福两国民众。”统计显示,从去年12月开通到今年6月2日,中老铁路运营满半年来,累计发送旅客327万人次、货物403万吨,客货运输量质齐升,国际黄金物流大通道作用日益显现。
深挖贸易合作潜力、打造高水平合作平台、提升便利化水平……今年1月印发的《云南省加快对接RCEP行动计划》,推出5个方面21条措施,以推动外贸稳增长、提质量。
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十三五”时期,云南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202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1万亿元、增长7.3%。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下,彩云之南正在描绘更美好的新画卷。 (新华社昆明6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