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6 四川-
A6四川
  • ·那些启发过我的老师 千山万水,师恩永念 那些同行求学的伙伴 世事经年,情谊如金
  • ·6000字论文致谢刷屏的凉山小伙即将返乡支教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点名感谢65位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

6000字论文致谢刷屏的凉山小伙即将返乡支教

苏正民在毕业典礼上发言。

  图据苏正民朋友圈苏正民在朋友圈的说明。

  近日,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的凉山小伙苏正民因毕业论文中6000字的致谢火了。在致谢中,他回忆了自己艰辛但充满希望的求学之路,并点名感谢65位帮助过他的人。
  6月17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联系上苏正民,他对记者的关心表示了感谢,并礼貌回绝道:“目前不接受采访了,我想安安心心把本职工作做好。”苏正民说,最近他特别忙,下个月将回到家乡凉山支教,继续他发起的阿依助学计划。

致谢是自己随心而发所写
“未曾想过蹭热度”

  苏正民的致谢出现在网络上后,绝大多数人被他的文字和人生经历感动。不过,也有个别网友质疑他是在毕业季蹭热度。
  为此,苏正民在朋友圈作了一个说明。他说,之前的致谢是自己随心而发所写,未曾想过蹭热度,“就是单纯写一下记录一下,有很多很多不严谨而且不齐全的地方,好多想感谢的人都没有完全写进去,后来有空的时候又重新完善了一下。”他说自己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平生最讨厌的就是投机取巧,“若是误解也无所谓了”。
  此外,苏正民还因论文没“出圈”,致谢却引发热议而感到惭愧:“对不起我的指导老师。”

被致谢者、公益人士翟珉:
“他就像我弟弟一样”

  翟珉是苏正民点名感谢的65个人中的一个。
  翟珉原本在上海经营企业,2018年开始投身大凉山教育公益领域,因拍摄教育公益纪录片《阿依的春天》与苏正民相识。
  那是2019年7月的一天,翟珉在普格县探访一个小学夏令营时,苏正民正组织孩子们搞夏令营活动,两人初次相识。后来,苏正民又在凉山州教育基金会做志愿者,经常协助翟珉的公益项目做一些志愿工作,就这样,两人熟络起来。
  翟珉拍摄的《阿依的春天》,将镜头对准凉山彝族青少年群体,希望借由榜样的力量,让更多的凉山孩子能看到未来更多的可能性。拍摄得越久,翟珉对凉山了解更深入。2020年4月,她调整了纪录片的脚本,想拍一个离开凉山又回来反哺凉山的大学生。因为了解苏正民,自然而然地,翟珉把他作为了拍摄对象,两人经常一起聊心里话。“他就像我的弟弟一样,有好消息会与我分享,有重大的事情也会找我商量。”翟珉说。
  苏正民经常要打工挣生活费,翟珉担心这样会影响他的学业,于是帮助他和他的妹妹成功申请过一份来自企业的奖学金。翟珉认为,这或许是苏正民感谢她的缘由。
  对于6000字的致谢内容,翟珉认为这应该是苏正民的真情流露,也是对自己求学生涯的一次系统性回顾。
  “他感谢了党和政府的政策,还有65个人,这说明他很清楚,他的成功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翟珉说,她相信,这份感谢的真诚,不是为了写而写,更不是为了在毕业季蹭热度。

他曾多次瞒着妈妈去献血
即将回家乡凉山支教

  在翟珉心中,苏正民是一个特别正能量的人。“他个性羞涩,对人友好,懂得感恩,挺刻苦,是一个非常努力向上生长的孩子。”
  翟珉透露,苏正民为了感恩社会各界对他的帮助,曾多次瞒着妈妈去献血。
  翟珉认为,应该正是苏正民的这种自身努力又主动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很多人,所以在他成长的路上,才会不断遇见不同的好心人,托举着他不断前行。他是属于“自助者天助”型的孩子,成功实现了自助—别人帮助他—他感恩社会—别人继续帮助他的良性循环。
  下个月,苏正民将回到家乡凉山支教,翟珉期待他们的再次相聚。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席秦岭 周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