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七旬老人深夜拾荒供孙子读研,成都好心人伸出援手——
老人离开前,店员刘先生将装好的饭菜递到老人手中。
张女士为老人准备的饭菜。
近日,“一位七旬老人深夜在成都街头捡废品供孙子读研、生活十分拮据,附近一家餐馆承诺为其提供一日三餐”的消息登上热搜。6月13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联系到该餐馆老板张女士,张女士表示情况属实,除了为老人提供三餐外,她还将聘用老人在店里打工。
13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成都市成华区的这家餐馆,老板张女士称,因自己和店员的小小举动登上热搜感到很意外,他们的确遇到一位情况特殊拾荒老人,并承诺为其提供帮助。
张女士说,她的餐馆每天营业到晚上12点左右,生意好的时候会营业到第二天凌晨。周围餐馆较多,时常见到一些拾荒者,对这位七旬老人并没有太在意,“只记得她特别有礼貌,常问我们有没有不要的瓶子之类的。”由于忙着照顾顾客,张女士起初对老人没有特别关照,偶尔会把餐馆里的废品收拾起来给她。直到几天前,老人的一个举动,引起了张女士的注意。
那天,张女士的餐馆接近打烊,老人从旁边餐馆收完废品后,竟然坐在一张食客刚吃完的桌旁,吃起了剩菜。张女士店里的员工刘先生发现了异样,等老人吃完后,把她叫到一边询问情况:“婆婆,您是家里遇到什么事了吗?”这时候,大家才发现,这位70多岁的老太太精神矍铄,穿着干净整洁,并不像一位拾荒者。
老人感到不好意思,支支吾吾回答说,她的丈夫多年前病逝,虽有一儿一女,但都因故服刑,只有一个孙子与她相依为命。孙子成绩不错,今年刚考上研究生,但自己每月只有2000多元的退休工资,除去给儿女寄钱和生活开销,所剩无几。为了供孙子读研,她不得不出来捡废品补贴家用。
“奶奶,你一天能捡好多瓶子啊?”张女士和店员了解情况后,和老人拉起了家常。大家了解到,老人每天晚上吃过晚饭后出门,捡废品直到深夜或次日凌晨,一个月卖废品能挣三四百元,“能多点是点。”老人朴素的话语打动了张女士,她当即向老人表示,愿意免费为老人提供每天的餐食,“奶奶,以后你就来我们店,吃我们的员工餐,至少能保证每天饿不到肚子。”老人听到这番话后,抱着张女士和刘先生哭了。
当天晚上,张女士用打包盒为老人装上第二天的饭菜:一份青豆炒肉、一份素菜,外加一份米饭和粽子,让老人带回家。
第二天,店里又去采购了感冒药、降暑药以及消毒的碘伏、创可贴,“想到老人家庭条件不好,给她买一些常备药。”张女士还专门为老人买了个不锈钢的饭盒,方便她带饭。“她用这个饭盒装回去吃,第二天好拿过来又装。”张女士说。
每次给老人盛饭,老人总会激动地握手言谢。张女士说,见过不少来店里收废品的,有人不会说感谢的话,有的直接要钱,像这位老人如此朴素、礼貌,还是第一次见到。
张女士平时也会做一些救助动物的善事,在她看来,能帮到这位老人自己也很高兴。由于不忍老人再在深夜出来拾荒,她表示除了提供三餐外,还想让老人来店里打工,“奶奶,听到没有,以后不要晚上出去捡瓶子了,好累嘛,又不安全。”
听到张女士担忧地“抱怨”,老人抹了抹眼角的泪水。
老人在接受张女士帮助后,一直心怀感激,说“无以为报”。在她艰难生活的背后,还有一个心酸的故事。
老人的丈夫病逝后,她一人拉扯着一儿一女长大。老人年轻的时候,是一家厂里的职工,待遇还不错,但她经常出差,“就是我太忙了,疏于对子女的教育,才让他们误入歧途。”老人说,几年前,儿子外出找事做,干了违法的事情,被判刑15年。
儿子远在东北服刑,女儿也因故关押在外地,只剩下孙子与老人相依为命。好在孙子争气,考上了研究生,老人决定,把所有的经济压力扛下来。
老人每个月给儿子和女儿一共寄1000块钱,除去生活费,所剩无几。两年前,她在春熙路附近卖黄桷兰,但花常积压,也挣不了多少钱,她才想到用捡废品来补贴一下孙子的学费。
决定出来捡废品的时候,老人想着走得离家远点,免得熟人认出来,“还是有点不好意思,怕别人问。”
第一天,她怯生生地问一家餐馆,能不能把客人喝酒剩下的瓶子给她,没想到商家爽快地答应了,还硬塞给她一些现金,“他们说现在都用手机支付,现金给我凑了几十块,真的很感动。”之后遇到的商家,有的对她态度很好,专门收纳了废品给她,也有的看不惯让她走。
除了供孙子读书外,老人还有一个心愿:在有生之年再见儿子一面。老人今年已经73岁了,如果等儿子出狱,就将近90岁了,所以她希望在儿子出狱前,能去东北见见儿子。“我要亲口告诉他,好好改造,是我没教育好,我于心有愧。”老人一直觉得有愧于儿女,所以才每个月给他们寄钱,还在每月一次的通话中,一次次诉说自己的愧疚与痛心。
她盘算着去东北自己只买得起火车票,她查了查,硬卧将近1000块钱,“想过坐硬座,40多个小时坚持下就过去了。”张女士曾提出可以陪她一起去东北,老人常感慨,自己有什么值得别人帮助的地方。
生活并没有压倒这位坚强的老人,就算是拾荒,她每天出门也穿着整洁,头发打理干净,礼貌地等人吃完饭再上去小心翼翼地问:“你好,有没有废品可以给我?”令人欣慰的是,从6月15日开始,老人开始在张女士的店里打工,她将不用每天拾荒到深夜。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