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六)
境内96.6%的水系汇于长江,为黄河提供8.9%的年径流量,四川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宜宾市三江口,眺望三江交汇处,了解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修复保护、实施长江水域禁捕退捕等情况。
岷江与金沙江汇流后其下始称“长江”。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四川地处长江上游,要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
深切关怀,鼓舞人心;重要指示,催人奋进。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表示,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扎实抓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进一步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以实际行动守护好长江、黄河长久安澜。
保护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也是守护好中华文明摇篮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牵挂于心,2016年以来先后前往长江上游、中游、下游沿线考察调研,绘就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这次总书记来到‘长江头’,考察中作出的重要指示,字字句句饱含人民情怀,既温暖又提气。”宜宾市副市长、叙州区委书记雷涛说,宜宾作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必须保护好长江母亲河,坚决扛起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政治责任。
这也是9100万巴蜀儿女的共同责任。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明确要求四川“要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大家认为,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川视察都对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出绿水青山在总书记心中沉甸甸的分量,也赋予四川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屏障的重大责任。
省委党校教授、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孙超英说,四川是中华民族两大母亲河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补给地和国家重要湿地生态功能区,强化上游意识,持续改善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不仅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必然要求。
“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守护好一江清水。”甘孜州政协副主席、石渠县委书记罗林的信心,来自于过去几年川西高原生态保护取得的显著成效。昔日“生态脆弱区”的甘孜州正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圣洁甘孜”成为全省十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一域争光,全局添彩。
全省人民深切感受到,随着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等各项部署条条落实、件件落地,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明显增加,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大幅提升,土壤污染风险得到切实管控。(紧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