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0 深读-
A10深读
  • ·资深出版人樊希安转型当作家
  • ·《水浒传》绘本:用孩子语言描述复杂的世界
  • ·生活服务广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被赞文学叙事“像黄金一样稀缺”

资深出版人樊希安转型当作家

樊希安

《黄金团》

  曾担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的资深出版人樊希安,曾是基建工程兵部队的一员。他熟悉基建工程兵部队,热爱基建工程兵部队,尤其对中国黄金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
  66岁的樊希安将自己的这份感情熔铸成国内首部反映中国黄金部队事迹的长篇小说《黄金团》,2022年3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小说出版后,深受关注。据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介绍,这本书在版权输出方面也取得可喜成果,目前已经签订了12种语言的版权输出协议,这个中国故事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
  5月25日,长篇小说《黄金团》研讨会在北京、成都两地,采用线上线下结合、视频连线的形式举办。李敬泽、梁鸿鹰、何向阳、潘凯雄、李舫、柳建伟、白烨、贺绍俊、王春林、刘大先等国内几十名资深评论家、作家参与了研讨。众人从不同角度对《黄金团》这部小说进行了评论鉴赏,从思想性、文学性和时代性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它的特点。与会人员一致认为,《黄金团》有着独特持久的社会价值,并开拓了新的艺术成就。

从黄金部队入手开掘冷门题材

  在《黄金团》中,樊希安重点描写了中国黄金部队一个团建设山东莱州湾三山岛海底金矿的战斗历程。黄金将士们用青春默默奉献,用忠诚写下金色诗行。他们深藏的功与名,值得铭记。
  在中国作协副主席、文学评论家李敬泽看来,《黄金团》是一部很特殊的书,“首先是题材特殊。选取的是鲜为人知的中国黄金部队的故事。第二是故事特殊。小说讲述的是和平年代黄金部队为国掘金的故事,具有传奇色彩。这样一部特殊的、传奇性的长篇小说,放在现在丰富多彩的长篇小说创作中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对它进行研究探讨,并且向读者推荐,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樊希安从黄金部队入手开掘出一个冷门题材,这样的小说写作路径引起了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散文家李舫的浓厚兴趣。她认为,这何尝不是樊希安“寻找”黄金部队之旅,“这部小说的突出特点在于题材的稀缺性,可以说,就像书中主人公整日打交道的黄金一样稀缺。《黄金团》第二个显著的特点是纪实与虚构交织,既客观再现历史,又通过合理想象与艺术加工,把故事讲述得生动感人、活灵活现。从文学生产的角度看,作家丰厚的人生积淀和深入生活的严肃态度,是《黄金团》真实可信、感动读者的原因。”

作者63岁才开启长篇小说创作

  《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从文学创作的角度分析说:“一般来说,根据自身经历进行的写作有两种路数,一种是写血缘关系——家族、父母、兄弟姐妹,比如巴金的小说就把个人融进去写大时代。还有一种是写自己的事业,把时代反映出来。樊希安就是对自己部队生活的经历进行了深挖。”
  莫言有一部小说叫《晚熟的人》。樊希安说,自己就是一个晚熟的人,一个晚熟的作家。虽然年轻时在部队进行过文学创作,也发表过作品,但写长篇小说却是近几年的事,“2018年第一次开始写长篇小说,这时我已经63岁了。写作《黄金团》时66岁。我自己也说不清,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激励着我,也不知是从哪儿来的那股劲头,好像不写不快,不吐不快,铆着一股劲把作品写出来了,把10年军旅生涯的所有生活体验全都倒出来了。这是出于对文学的钟爱,也是想通过写作尽一份社会责任。”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图片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