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5月,在津沽大地的记忆中总是最温暖的。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考察天津就是在这个生机勃发的时节。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先试重大改革措施、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来津,擘画国家战略,指导改革发展,赋予这片热土无限的力量。
“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考察天津港。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宏伟擘画,化为天津发挥好产业发展比较优势,加快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强大动力。
作为京津冀海上门户,天津港发挥枢纽港优势,与河北港口共建世界级现代化港口群,推动区域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格局。
津冀区位相近,两地港口是“近邻”,却曾经是“对手”。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明确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定位,与河北省的港口形成合作、错位发展。
天津港是百年老港,通达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个港口。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天津港惠及更多伙伴。如今,两地港口互动越来越频繁,增多的航线像一条条线,串起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等吞吐量过亿吨的大港。
津冀港口群建设也有力地服务北京经济发展。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任伟说,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遇到一个难题,北京到江浙地区的陆路运输时间长、成本高。“我们第一时间组织专题技术论证,很快开通了天津港到宁波港的航线。”
“今后我们将加快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错位发展、高效协同的津冀世界级港口群,织密环渤海航线网络,增强津冀港口群在环渤海、内陆腹地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提高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天津港集团董事长褚斌说。
映照协同之变的,有“一座港”,还有“一个园”。
这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还来到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他强调,要深化科技园区体制机制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在京科技服务资源到园区投资或业务延伸,促进京津两市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3年来,这里打造全链条服务体系,创新利益共享等机制,吸引逾3000家企业注册,其中北京来津企业占比由2019年的16%提升至30%。
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是天津的重要定位之一。
“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丰富、科技人才众多的优势,建设科技创新高地,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的这番话语,给予时任研究院副院长周泽奇巨大动力。“我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聚焦核心关键技术,要坚定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10个月后,这位“海归”创办丹娜(天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如今这家公司已成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疾病早期检测的领头羊。“创新创业使人年轻,能看出我今年70岁了吗?”周泽奇说。
融入大战略,是使命,也是机遇。
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区域产业协作和创新协同等方面全面发力,2021年,天津引进北京地区投资项目1076个,到位资金1369.80亿元,增长8.5%,占全市引进内资比重超过40%。
今年5月起,又一项改革举措在天津自贸试验区落地——市场主体极简登记。
“申请、审核、电子签名、打印营业执照,一气呵成。”天津信至嘉商务秘书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英春说,作为一家提供商务代办服务的企业,他们是直接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