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4 要闻-
A4要闻
  • ·新修复馆投用 已完成600根象牙的清理保护
  • ·扎根雪域高原 创新教学模式与教育方法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三星堆博物馆陈列保管部部长余健:

新修复馆投用 已完成600根象牙的清理保护

余健,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陈列保管部部长,2019年获四川省“金熊猫”奖先进个人。

  5月12日,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修复馆内,身着白色工作服的余健正和助手一起,采集三星堆新出土眼形器的相关数据,为后期编制修复方案做好准备。
  近年来,三星堆博物馆修复馆由原来的40多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1000余平方米。新修复馆内不但能进行文物修复,还能让游客了解到文物从出土到修复的完整过程。余健希望博物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和自主培养的方式,吸纳专业技术人员,让出土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

文物修复有了新“阵地”开放式修文物吸引更多游客

  “三星堆博物馆于1997年开馆,那时馆藏小,修复间也小,仅有40多平方米。”余健回忆,当时,做文物修复相关工作的仅有3个人。
  2008年后,三星堆博物馆获得修复资质,除人员增加到6人外,还通过外接修复项目的方式,锻炼了人才队伍。从2008年到现在,修复馆和上级部门一起,参与了全川3100件文物的修复工作。目前,修复馆已有13名修复人员。
  余健介绍,去年3月,三星堆新建的上千平方米修复馆正式投入使用。到今年4月,修复馆已完成600根象牙的清理、保护工作。
  “这600根象牙是从3-8号坑出土的,刚出土时有脱水、起霉的现象。”余健说,出土象牙适合保存的温度在5摄氏度左右,而且湿度需达90%以上。因此,在修复过程中,要对象牙进行保湿处理,如果象牙长时间脱水,就会出现风化。
  “即便是有完备有效的修复方案,一件文物从出土清理残片附属物,到后期修复到原有形状,最少也需要两个月的时间。”余健说。
  而开放式修复馆的使用,可以让游客近距离了解文物从发掘到清理、再到保护的全过程,也为博物馆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游客的增多,给博物馆带来了收益,让我们有了更多的硬件投入。”余健说,目前,修复馆已添加了2000余万元的扫描电镜能谱、拉曼光谱仪、X光衍射仪等设备,能为出土文物提供更好的保护。

建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让出土文物得到更好保护

  2004年,余健从学校文物保护专业毕业后,就来到了三星堆博物馆。
  除文物修复外,陈列保管部还要对展陈馆内的文物进行保护。三星堆博物馆青铜馆重新开馆前,他们根据不同文物适宜的温度、湿度,划分不同的区域,进行布展工作。
  “每天要忙到凌晨两三点,白天也照常上班。”余健说,虽然做的是幕后工作,但是修复后的文物能得到认可,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对于下一个5年规划,余健表示,目前他们正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对6到8号坑内的出土文物进行修复,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将易修复的文物修好放入展陈馆。
  余健说,文物是不可复制的,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保护。因此,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可以通过引进、项目培养等方式,吸纳专业人才。同时,三星堆博物馆作为县级博物馆,也建议增加中高级技术岗位的设置。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周洪攀王祥龙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简介

  余健,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陈列保管部部长,2019年获四川省“金熊猫”奖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