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1 财经-
A11财经
  • ·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 解决IC人才短缺难题
  • ·4月四川CPI同比上涨1.5%
  • ·陈曦:平凡成就人生 保险传递大爱
  • ·白杰品股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大学教师任教6年后创业

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 解决IC人才短缺难题

四川源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琳
。受访者供图

  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20-2021年版)》测算:预计到2023年前后,全行业人才需求将达到76.65万人左右,其中人才缺口将达到20万人以上。
  在此背景下,IC(集成电路)人才的“抢夺战”早已拉开。而四川源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源矽科技)副总经理陈琳多年前就关注到了这一问题,这源于他自身的经历:从知名高科技企业工程师到大学教师,他在职业变动中体会到了IC人才培养的痛点和难点。
  于是,在大学任教6年后,陈琳选择“出山”,这次他的身份是创业者。2020年,他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创立了源矽科技,致力于通过技能培训、学科共建、资源赋能等手段,解决IC行业从学校端到企业端的人才“孤岛”问题。

从工程师到高校教师
沉淀6年后“出山”创业

  “创业的初衷就是想解决学生就业难、企业招人难的问题。”陈琳说,在成为高校教师前,他是一名IC行业工程师,所以深知学生就业的痛点和难点。
  陈琳的工作经历很丰富,3个不同身份的转换,但始终没有离开IC领域。
  2012年,“85后”陈琳硕士毕业于厦门大学。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让他一毕业就进入了中航工业集团成都子公司,成为一名工程师。
  但出人意料的是,一年多以后,陈琳辞职成为一名大学教师。“一切都是机缘巧合。”说到这里,陈琳笑了,“其实最初我是很抗拒教师这个职业的,当初研究生毕业时我就有机会留校,但是拒绝了。”谁曾想,他最终还是走上了这条路。
  成为一名大学教师,这一干就是6年。“最初打算一直从事这份职业。”陈琳说,但在教学过程中,他的思想和人生规划发生了很大变化。
  “刚开始教学时,我思考的是‘怎么教’,现在更着重的是‘教什么’。”陈琳说,刚成为教师时,他像一块吸满水的“海绵”,凭借一年多的工作经验,他能讲出很多操作经验和案例,但几年过去后,“海绵”被挤干,他认为自己很难再教授给学生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这个行业更新得很快,技术更新得更快。”
  在陈琳看来,对于IC行业而言,因为技术更新太快,学校教授的知识与实际应用有些脱节,同时学校的教学缺乏实际项目经验。此外,学生的职业规划具有不确定性,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专业对口率不足20%。
  于是,2020年,陈琳与伙伴走上了创业之路。

瞄准就业难、用人难困局
致力于解决人才“孤岛”问题

  对于陈琳而言,工程师的经历让他对这个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高校教书的经历则让他对学生就业有了清晰的认识。因此,他具备明确的创业方向和坚实的基础。
  据陈琳介绍,源矽科技是一家专注IC领域的人才综合服务平台。“我们希望解决IC领域的学生就业难、企业用人难困局,为半导体相关产业提供实用型产业人才。”他说,公司以成都为中心,逐步将IC产业人才所需的创新技术体系嵌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建立IC产教融合生态圈,打造“政-校-企”有机结合体。
  “从人才培育、输送链条来看,我们以模拟版图设计岗位为试点进行团队搭建、课程产品研发、市场拓展、项目化授课、人才输送等人才培育闭环的构建、验证和迭代,沉淀出较为完善的课程资料和培养体系。”陈琳说,截至目前,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公司已向全国各地输出近百名合格学员。
  陈琳还表示,“去年我们创建了自己的设计公司,主要面向模拟芯片设计方向,预计今年底搭建数字设计团队模型。”
  虽然公司如今已走上正轨,但创业之初,陈琳仍遇到了很多难题。“比如开展新方向课程产品,要明确企业人才画像和岗位技能需求,这就需要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这需要对IC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深刻的认知。”他回忆说。对此,他选择与业内资深工程师共同研发课程,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见识和技能。
  “接下来,我们的计划是打造‘人才+服务’模式,继续扩大人才培育规模,扩展服务的种类,为本地乃至全国的IC企业提供更多元化服务。”陈琳说。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马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