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4 要闻-
A4要闻
  • ·成都龙泉山的护林员 见证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赢”之路
  • ·消费狂欢 云端相见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成都龙泉山的护林员 见证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赢”之路

森林覆盖率达到90%的成都龙泉驿区万兴片区。

高石岩森林管护站站长薛代全

高石岩森林管护站护林员叶元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四川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奋力谱写美丽中国的四川篇章。如今的巴蜀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群众的幸福指数持续上扬。绿色,成为美丽天府新画卷最鲜明的底色。
  成都市龙泉山,高石岩森林管护站所在地曾属于成都市龙泉驿区万兴乡,现已划入山泉镇。从管护站的窗前放眼望去,连片的翠绿在门前肆意生长。阳光透过窗棂,树影婆娑,燕语莺啼。
  5年前,这里还是黄土遍野,四周皆是农田,汽车驶过便会卷起风沙。山上的房子总是灰扑扑的,一天下来,村民们抖动换下的衣服,满是灰。
  2017年,成都启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成都的城市格局也从“两山夹一城”转变为“一山连两翼”。龙泉驿区万兴乡生态移民项目,就是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中一个典型缩影。
  5年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作为绿色“心脏”,为成都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新动力。日前,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走进龙泉山,和高石岩森林管护站的两位护林员一起,重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赢”之路。

往昔
住在深山行路难
常年受地质灾害袭扰

  “以前山上全是房子,一个村民小组有近百人,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今年59岁的薛代全,是高石岩森林管护站站长。在他的回忆里,以前的万兴乡是贫苦的,农民们靠天吃饭,主要收入来源是卖菜。从山上挑菜下山去卖,常常要走两三个小时,为了保证菜的新鲜,村民们常常凌晨四五点就要出门。
  “但地里的收入实在微薄,一年辛苦下来也攒不了几个钱。”薛代全说,万兴乡地处龙泉山脉地质脆弱带,不时有各种地质灾害发生,一旦发生洪涝灾害,村民们一年的心血顷刻间便会付诸东流。
  “吃水更是难事,山里自来水经常压不上来,需要去井里挑水。”薛代全说,彼时的万兴乡留不住年轻人,大部分留守村民年老体衰,没办法一次性挑很多水,只有一遍遍地跑。连跑三五趟下来,有些老年人便吃不消了。
  “有时候头疼脑热还能忍,一旦发生危急重症就麻烦了。”薛代全说,山路弯弯绕绕,救护车开上来需要很长时间,同时山上信号差,常常还打不通医院的电话。
  重重难处,让大山深处的村民深感生活不便。

移民
村民变居民
下山进城过起了新生活

  2017年,生活迎来了转机。
  万兴片区启动生态移民安置工作,村民们挥别故土,离开这片“极贫极旱”、地质灾害频发之地,搬入便利富饶的龙泉驿区西河镇。
  “其实早在2008年,就有村民搬下山去了。”薛代全说,当时政府提出“与其愚公移山,不如移民进城”,大兰村便成为第一批最先享受政策的村落,率先搬到西河镇。
  “当时大家都很羡慕,没想到后来我们也享受到了政策红利。”搬下山后,政府给薛代全70多岁失独丧偶的哥哥买了社保,每个月发放失独费,减轻了家里不少负担。薛代全的儿子也凭借着过硬技术被推荐进厂工作,每个月收入有8000元左右,一家人的经济状况有了改善。
  “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了,我有了机会孝敬老人,陪伴孩子。”在薛代全儿子看来,自己不再外出打工,孩子不再做留守儿童,是让他最开心的事情。
  令人头疼的交通问题也彻底得到改善。西河镇安置小区紧邻成都地铁4号线西河站,20分钟左右就能到附近医院。
  “以前我上学要走10多里路,经常凌晨5点过就起床了。有时候遇上下雨,路泥泞不堪,走不稳还会摔一身泥。”提起搬迁,薛代全的孙儿也非常高兴,现在小区门口就是学校,走路也只要几分钟。
  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从村民到小区居民的转变中,大家也有了更多精神需求。
  在薛代全的记忆里,以前休息时,要么看电视,要么去乡亲家串门聊天,“现在娱乐的方式多了,晚饭过后,大家在小区里健身、跳舞,年轻人下班后可以去唱歌、逛街。”
  “有时候我们还会结伴出去玩。”小区离青龙湖湿地公园不远,薛代全和朋友坐地铁两个站便到了。在青龙湖畔,看着太阳西下,夜色浮现,城市内霓虹闪烁,他感慨不已。

故土
34名护林员呵护
森林覆盖率已升至90%

  龙泉山下的生活慢慢步入正轨,山上也悄然焕新。高石岩森林管护站护林员叶元光见证了万兴片区的点滴变化。
  2017年,万兴片区作为生态移民植被恢复工程的示范点,加快启动龙泉山区生态植被恢复项目建设,努力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打造生态本底。
  看着这片建设中的故土,叶元光选择留下来继续出一份力。
  “村民没有搬之前,全乡森林覆盖率为70%,现在已达到90%左右。”今年58岁的叶元光是万兴片区第一批护林员,至今已在高石岩森林管护站工作了13年,对万兴片区的一草一木如数家珍。
  “以前有村民打野味,动物越来越少,后来大家搬走了,动物慢慢也就回来了。”叶元光每天都要骑着摩托车巡逻近100公里,巡护途中,经常会看到野生动物。
  搬下山的村民也牵挂着这片土地,经常回来故地重游。“但如今不准进山了,大家一般都在管护站玩一会儿,看看四周正在生长的树苗。”叶元光说。
  看到万兴片区重新焕绿,叶元光浑身充满了干劲,他每天清晨6点便出门,对树林喷药进行防虫害治理,悉心呵护。
  目前,整个万兴森林管护片区的护林员一直维持在34人左右,大部分是龙泉山上的原住民。
  “再等两年我就退休了,退休后我还想来护林,哪怕不要工资。”对于叶元光而言,每天上班呼吸自然清新空气,下班后享受城市繁华便利,成了他最幸福的事情。
  如今,万兴片区已被郁郁葱葱的植被覆盖。每当夜幕四合,叶元光站在管护站前眺望,西边能瞥见城里隐隐的灯火,东边则是龙泉山上浓翠蔽日的森林。
  这是一场跨越千年的“越山计”。这里是龙泉山万兴片区村民的故土,也是成都市的城市“绿心”。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柴枫桔 实习生 刘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