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4 要闻-
A4要闻
  • ·家庭医生成为泸州城乡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835个团队共3461人

家庭医生成为泸州城乡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家庭医生正在给村民复习医疗知识。

家庭医生正在为村民陶在尧(右)量血压。

  4月14日,对于泸州市叙永县白腊苗族乡卫生院的医生们来说是忙碌的一天。清晨,该乡新店村4社、5社的村民们集中前来体检,B超、采血、尿常规……每完成一个项目,医生都会签字确认。中午12点前,120多名村民完成了体检。
  下午,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了1个多小时后,白腊苗族乡卫生院家庭医生“创新队”来到杉木沟苗寨随访。山里下起蒙蒙细雨,白色的雾气与青瓦白墙的苗屋构成了一幅风景画。屋下,村民陶在尧闻声而出,看见家庭医生来了,赶忙招呼他们屋里坐。
  什么是家庭医生?是为家庭成员提供综合、连续、可及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的医生,是群众健康的“守门人”。5年来,泸州市将全民预防保健与家庭医生相结合,家庭医生团队为签约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全民预防保健健康管理等,初步形成了以家庭医生首诊为基础的分级诊疗格局,形成了基层机构得发展、签约居民得实惠的双赢局面。

村民的改变从抗拒抽血到自愿体检 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

  14日清晨的白腊苗族乡卫生院有些热闹,该乡新店村4社、5社的村民正在进行全民预防保健健康体检。扫描身份证后,村民就会拿到一张全民健康体检项目导诊单,单子上除了有个人信息外,还有家庭医生姓名、体检科室、体检项目等信息。每完成一项体检项目,医生就会在单子上签字确认。完成基本信息核对后,体检医生还会给村民拍照并上传泸州市全民健康信息系统。
  “量了血压,抽了血,做了心电图、B超等,除了血压有些偏高,身体没别的问题。”刚刚做完体检的69岁村民李大爷说,家庭医生每次上门都会宣传体检管理的重要性,自己和家人每年都会按时做体检。
  看到村民们主动前来体检,白腊苗族乡卫生院院长魏小兰欣慰不已。“以前去村里宣传,村民对体检的认知不是很全面,非常抗拒抽血。”村民的表现让她不断反思,该如何提高大家的健康意识。
  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于是魏小兰从村里的妇女着手,组织医生为她们进行妇科病检查和治疗,使得患妇科病的人数大大减少。感受到体检的好处后,妇女逐渐带动家人前来体检,同时家庭医生一次次上门普及健康知识,带去药品和关怀,使得村民和医生之间建立起了信任,群众健康意识也不断增强。
  数据显示,自2016年泸州市全面开展全民预防保健服务以来,累计免费体检1112.67万人次,新查出慢性病患者29.34万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90.94万人,电子档案建档率达到95.63%,重点健康管理人数达到158.9万,精准健康管理人数达到10.41万。人均期望寿命提升1.21岁,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医生的转变从坐堂问诊到走进家门 群众看病就医路不再远

  14日下午,杉木沟苗寨下着蒙蒙细雨,升起的雾气笼罩在青山之间。半山坡上,一户户青瓦白墙的木结构房子错落有致。山上气温较低,70岁的陶在尧一家暖起火炉,泡上热茶,换上盛装,翘首以盼。
  “魏院长,你们来啦!快进屋里坐,喝茶喝茶!”见到家庭医生来了,陶在尧老两口连忙招呼大家,热情地往家里迎,并端上一杯杯热茶。
  陶在尧口中的“魏院长”就是魏小兰。自2017年来到白腊苗族乡卫生院工作后,魏小兰便带着家庭医生团队扎根基层,一次次往群众家里跑,开展全民预防保健体检等一系列工作。长此以往,她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如亲人一般。
  此番,负责杉木沟苗寨的家庭医生团队也跟随魏小兰再次走进了陶在尧家,团队中两位年轻医生周佳慧和李英松熟练地拿出测量血压、心率的仪器。陶在尧一家和附近的村民们纷纷围过来,坐在圆桌旁开始测血压。
  “脑卒中是什么?假如遇到脑梗、中风,第一时间该怎么办?”周佳慧开始带领大家复习脑卒中病症相关危险因素及症状、预防、应急知识。这些问题,都被陶在尧一一抢答。
  陶在尧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因此家庭医生对他的身体状况格外关注。此次,医生也为他带来了降压药。“现在,1个月的药费只要十来块钱。”陶在尧说。
  杉木沟苗寨所在的白腊苗族乡天堂村,共有400余户人家,来自县、乡、村的6个医生共同组成了天堂村家庭医生团队“创新队”。“一天平均要走30多户。”周佳慧说。天晴时,他们骑着电瓶车穿梭在山间马路上,走村入户;下雨时,泥泞路滑,他们便用脚步丈量着村里的土地。以前山高路远,村民外出求医不便。如今,家庭医生翻山越岭,将关怀和健康送到村民家中,群众看病就医之路不再遥远。

社会的变化家庭医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居民健康状况实现“三升三降”

  2014年9月,泸州市叙永县率先试点全民预防保健工作,实现贫困地区人口健康体检全覆盖。2016年6月,全民预防保健在泸州市推广。泸州市统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指导中心、全民预防保健服务指导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监督指导中心合三为一,将全民预防保健与家庭医生相结合,家庭医生团队为签约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全民预防保健健康管理等。
  据2021年数据统计,泸州市共组建了835个家庭医生团队,有家庭医生3461人,常住人口签约率为57.81%,重点人群签约率为78.87%。
  此外,泸州市狠抓签约家庭医生的服务能力提升,推动分级诊疗落地见效,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及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服务等重点人群管理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机整合,与泸州市医保局联合制定了医保统筹基金支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政策,全额用于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人员补助。5年来,基层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干事创业热情和平台不断提升,签约居民获得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家庭医生团队带给居民的“健康红利”也逐渐释放。通过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全民预防保健健康管理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泸州市居民健康状况实现“三升三降”。
  据统计,泸州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6年的9.21%提高到了2020年的21.88%。全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从2015年的77.46岁上升到2020年的78.67岁,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比较满意的人群比例由29.7%提高到72.8%。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由2015年的4.25‰、7.58‰、12.58/10万下降到2.74‰、4.22‰、3.15/10万,均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伍勇姜予恩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