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数超5亿例,死亡病例数逾619万例
近来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找不到控制疫情的理想策略,加上经济下行、奥密克戎毒株致病性弱于先前毒株和抗疫疲劳心态等复杂因素,陆续取消了口罩令、隔离感染者、追踪密接者等严格管控措施,除加强疫苗接种外基本不采取其他防控措施。
但全球疫情依然高位运行,奥密克戎毒株的高传染性和隐蔽性提升了防控难度,一些地区的死亡人数再现高峰。新一波疫情也对多国经济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冲击。专家们还警告,人类仍未完全了解新冠病毒,无法预测这种病毒将如何进化。
4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在研判最新疫情形势后发表声明宣布,新冠大流行继续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天后,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新冠疫情突破又一个重要节点: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数超5亿例,死亡病例数逾619万例。
与去年11月刚发现奥密克戎毒株时相比,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数增加逾2.5亿例,而死亡病例增加逾100万例,这相当于半年时间便从地球上抹去了一个中型城市的人口。世卫组织在上述声明中写道:“新冠病毒继续造成高水平的发病和死亡,特别是在脆弱人群中。”
翻阅世卫组织近期疫情周报可发现,最近几周全球每周新增确诊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持续下降,但在截至4月10日的一周中,全球新增确诊病例数依然超过700万例,相当于日均新增百万病例,而当周新增死亡病例数逾2.2万例,这是太多家庭的不能承受之重。
在全球疫情新形势下,“躺平”实际上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无奈之选。它们在经过多种尝试后,找不到一种理想应对策略,因此除了加强疫苗接种外,不再强调或干脆不采取其他防控措施。但“躺平”之后,随即常见的便是病例数激增、死亡病例数高企,过一段时间后疫情曲线才掉头向下。
美国是一个代表性例子。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疫情曲线图显示,美国单日新增死亡病例数最高纪录(今年2月1日报告的4184例)就发生在奥密克戎毒株引发的疫情高峰期,当时美国持续约半个月报告七日日均死亡病例数超2500例,明显高于去年9月德尔塔毒株肆虐期间的峰值。近来美国七日日均死亡病例数依旧逾400例。由于疫情趋紧,费城于4月11日宣布恢复室内口罩令,成为近期首个恢复室内口罩令的美国大城市。
日本教训同样应汲取。今年1月中旬以来,日本新增新冠死亡病例超过1万例,而日本新冠总死亡人数不到3万人。瑞典是较早采取“躺平”策略的国家。有关统计显示,人口约1000万的瑞典,新冠死亡病例超过1.8万例。
“如果你现在没有被感染的朋友,说明你没有朋友。”墨西哥传染病专家布伦达·克拉布特里在社交媒体上的这句感言,足以反映奥密克戎毒株引发的新一波疫情在全球一些地区传播之广泛。近期一些国家抗疫“躺平”后,病例数再度激增,进一步冲击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英国就正在承受“与新冠共存”的多重“后遗症”。英国政府于2月末宣布实施“与新冠共存”计划,在法律意义上解除所有新冠限制措施。多项数据显示,英国疫情自3月以来持续恶化,感染水平已升至历史最高。
尤需指出的是,“躺平”政策对老人、有基础疾病者和免疫受损人群等群体造成更大风险。韩国数据显示,在4月第一周的新冠重症和死亡病例中,60岁以上老人分别占85.7%和94.4%。
此外,韩国9岁及以下儿童已有过半感染新冠病毒,部分儿童受到丧失嗅觉等后遗症困扰。新西兰知名流行病学家迈克尔·贝克说,不能对未成年人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等闲视之,目前尚未有足够医学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是否会对他们造成长期潜在伤害。
复盘新冠疫情这场百年未遇的全球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人们曾数度乐观认为,疫情大流行趋于结束,尤其是在疫苗大范围投入使用时。但变异毒株接二连三地出现,病毒变异存在巨大不确定性。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日前直言:“我们无法预测病毒将如何进化。”
有观点认为,病毒在进化过程中传染性和致病性呈反向关系,奥密克戎毒株就是这种进化选择的结果,病毒还会继续朝更温和方向演变,直至能与人类“共存”。但专家们认为,持这种观点的人可能过于乐观,是拿着生命去冒险赌博。
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陈宇对记者说,新冠病毒本身的变异方向是随机的。传染性跟致病性在科学层面没有必然联系。从社会层面看,病毒致病性低,病症不明显,提升病毒传播机会,进一步增加低免疫群体的致命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