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在乌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以来,已有超过300名俄外交人员被驱逐
“布恰事件”令俄西博弈再升级
4月6日,警察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的俄罗斯驻罗大使馆附近警戒。新华社发
4月6日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拍摄的撞向俄罗斯驻罗大使馆大门的小汽车。
新华社发
乌克兰日前指控俄罗斯军队杀害平民制造所谓“布恰事件”,这在欧洲引发一场激烈的外交战。欧洲十余国先后驱逐逾百名俄外交人员;俄方称欧洲的不友好举动令局势更加复杂,不久将做出回应。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布恰事件”的事实尚未查清,美国与西方盟友就对俄发动外交战并威胁在金融、能源领域施加更多制裁,这将导致俄与西方博弈进一步升级,并给正在进行的俄乌谈判增添不确定性。
乌克兰方面4月3日指责俄军在乌首都基辅西北部布恰市杀害了数百名平民,并发布了一系列据称是在俄军撤离后拍摄的照片和视频作为证据。照片和视频显示,路上有一些尸体。
对于乌方指控,俄方明确否认。俄国防部4月3日说,俄军于3月30日完全撤离布恰,而所谓的“犯罪证据”在俄军撤离后第四天才出现,当时乌安全局相关人员已抵达该地。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5日说,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悲剧表演”,旨在诽谤俄罗斯。俄方不接受对俄军人的任何指责,支持对该事件进行公正调查。
俄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记者会上展示了一些证据,包括布恰市长阿纳托利·费多鲁克3月31日发布的视频,费多鲁克当时在视频中只字未提“俄军杀害平民”。涅边贾还展示了乌克兰国民警卫队4月2日在布恰拍摄的视频,画面中的街头未见死者。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5日说,随着俄罗斯与乌克兰上周在土耳其的谈判取得一些进展,西方阵营企图煽动“歇斯底里”的情绪来破坏俄乌谈判。
俄罗斯电视台播出一段拉夫罗夫的讲话,他指认西方煽动人们对乌克兰布恰市情况的情绪,企图“分散对谈判进展的注意”“分散对乌克兰方面开始改口、试图提出新条件的注意”。
虽然“布恰事件”的真相尚未查清,但西方国家已纷纷做出强烈反应。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宣布将多名俄驻欧盟使团工作人员列为“不受欢迎的人”,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十余国驱逐部分俄外交人员,立陶宛和拉脱维亚还宣布与俄外交关系降级。
据俄罗斯媒体统计,自俄在乌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以来,已有超过300名俄外交人员被驱逐。
针对多国驱逐俄外交人员的决定和行动,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俄方将做出回应,回应措施不会让人久等。
俄罗斯政治分析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帕维尔·丹尼林认为,此次俄外交人员大规模遭驱逐,是西方集体对抗俄罗斯的一个方面。西方在各层面对俄发动战争,包括信息战、经济战等,现在是外交战。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欧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弗拉基米尔·奥连琴科认为,外交人员人数减少,将使俄罗斯同西方各国进行互动接触、获得客观信息、发展双边关系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
西方国家不仅大规模驱逐俄外交官,还在酝酿新一轮对俄制裁。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5日公布新一轮对俄制裁方案,包括禁止从俄进口煤炭、禁止俄船只进入欧盟国家港口等措施。欧盟还在研究针对自俄进口石油的新制裁。
美国白宫发言人珍·普萨基表示,美国政府准备禁止在俄罗斯进行“所有新投资”,并加强对俄银行和国有企业的制裁。
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多国近日也对“布恰事件”表示震惊,称将研究对俄实施新的制裁。
对于西方国家的上述一系列举动,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项目主任伊万·季莫费耶夫认为,“布恰事件”将成为新一轮反俄行动的动力,这实际上降低了未来在安全问题上达成任何协议的可能性。他说,降低外交关系级别的进程已经启动,未来针对俄方在金融和交通领域的制裁可能会扩大,俄罗斯与北约国家的关系可能进一步恶化。在当前形势下,各方都已做好相互施压到底的准备,实现任何妥协都变得极其困难,这将进一步影响俄乌和谈进程。 据新华社
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警方6日说,一辆小汽车当天清晨撞向俄罗斯驻罗大使馆大门,随后起火,驾驶员死亡。根据警方声明,这辆小汽车当天6时左右驶离主路,撞向使馆大门,但未冲入使馆院内。一段网络视频显示,小汽车车厢被火焰吞噬。
警方说,消防员赶到现场后将火扑灭,驾驶员当场死亡。经确认,车内仅有驾驶员一人。
暂不清楚这是一起袭击还是事故。罗马尼亚媒体报道,调查人员正在考虑蓄意撞击的可能性。据“数码24”电视台报道,接近调查机构的消息人士说,驾驶员疑似驾车径直冲向使馆正门,速度非常快,撞开罗马尼亚宪兵近几周为阻隔示威者而在使馆外设置的护栏,撞上使馆大门。一名在使馆外执勤的宪兵命令驾驶员立即下车,但后者拒绝,冲那名宪兵喊了几句,然后自焚。
自俄罗斯2月24日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俄罗斯驻罗使馆外出现示威。罗马尼亚同乌克兰接壤。冲突发生后,大批乌克兰人涌入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外交部5日宣布,罗方决定驱逐10名俄罗斯外交官。俄方说,这一举动违反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3月7日,一辆货车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撞毁俄罗斯大使馆大门,驾车男子被警方逮捕。 据新华社
据新华社联合国4月5日电联合国安理会5日就乌克兰局势举行公开会。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会上阐述中方关于当前乌克兰局势的立场主张,强调推动乌克兰局势降级,尽早停火止战,是国际社会的迫切期待,也是中方的强烈愿望。
张军表示,中方多次强调,对话谈判是开启和平之门的唯一出路。俄罗斯、乌克兰已经举行多轮谈判,中方欢迎双方坚持和平谈判的大方向,克服困难和分歧,为全面解决危机不断积累条件。国际社会要为双方谈判营造有利条件和环境,为政治解决开辟空间,不要设置障碍、增添阻力,更不要火上浇油、激化矛盾。要全力防止局部冲突扩大化。
张军表示,中方高度重视乌克兰人道问题,支持一切有利于缓解乌克兰人道危机的倡议和举措。当前冲突仍在持续,中方呼吁当事方遵守国际人道法,保护平民和民用设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平民伤亡,确保人员撤离和人道准入通道的安全顺畅,保障妇女儿童、伤员战俘的基本权利。人道问题不应被政治化。乌克兰和周边国家的人道需求巨大,国际人道机构应保持中立、公正,积极动员协调更多资源,为挽救生命、保护平民作出不懈努力。中方已经并将继续向乌克兰和周边国家提供人道援助。
张军表示,根据国际人道法,平民在武装冲突中应免遭任何形式的暴力,针对平民的袭击不可接受,也不应该发生。有关布恰市平民死亡的报道和画面令人十分不安,事件的相关情况和具体原因必须查清。任何指控都应基于事实,结论得出之前,各方应保持克制,避免无端指责。
张军指出,乌克兰危机的溢出效应正在对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产生巨大影响,这值得高度重视,必须加强管控。制裁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反而会加速危机外溢,带来新的复杂问题。在全球化深入发展、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实施全方位、无差别的制裁无异于将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引发全球经贸、金融、能源、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严重危机,危及国际社会数十年的发展成果,让各国民众付出沉重代价。广大发展中国家不是冲突的当事方,不应被卷入矛盾,更不应被迫承担地缘冲突和大国博弈的后果。世界主要经济体要负起责任,管控危机外溢风险,维护全球市场稳定和世界经济的复苏势头。
张军表示,冷战已经结束30多年,欧洲发生这样一场地缘政治的悲剧值得深刻反思。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得到尊重,中小国家不应被推向大国对抗的前沿。各国都有权独立自主决定外交政策,不应被迫选边站队。各国的安全不可分割,一国的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中方呼吁美国、北约、欧盟同俄罗斯开展全面对话,直面多年来积累的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地区安全框架。
张军强调,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不谋求地缘政治私利,没有隔岸观火心态,更不会做火上浇油的事情。中方真诚期待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和平。中方将继续劝和促谈,为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建设性、负责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