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力
清明雨霏霏。王妈妈一大早起来,刚把编好的棉袜装进口袋,门就敲响了。门外站着两个英武的军人:前边一个王妈妈认识,是当地驻军部队的陈连长;后边一个刷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王妈妈看得眼生。
陈连长上前一步搀住王妈妈,接过装满棉袜的口袋,转身说:“妈妈,这是新来的李连长,我马上就转业了。今天我们来,接您一起去看儿子。”
清明雨霏霏。在去烈士陵园的路上,王妈妈思绪万千。
40多年前,在那场保卫边疆的战斗中,王妈妈的儿子是尖刀连的战士。那天,部队刚打完一场穿插仗,小憩间,又接到出击命令。战士们义无反顾地冲了出去,王妈妈的儿子冲在最前面。
头上,机枪子弹嗖嗖地飞过,战士们被压制在了一片雷区前。王妈妈的儿子第一个冲进雷区,他和随后跟上的战友们用身体蹚出了一条冲锋的道路……
王妈妈被接到部队,只见到了儿子曾经穿过的军装。王妈妈把军装带了回去,当地烈士陵园为王妈妈的儿子安放了一个衣冠冢。每个春雨霏霏的日子,王妈妈的眼眸里都挂满雨雾,既是雨又是泪。
第二年春天,当地驻军的两个战士敲开了王妈妈家的门。他们告诉王妈妈,连队接到王妈妈儿子战友的来信,述说了王妈妈儿子的英勇表现,委托战士们每年清明节前去看望王妈妈,替他们祭奠英雄。
就从这一年起,当地驻军每年都来接王妈妈。战士们换了一拨又一拨,连长换了一任又一任,但这个习惯始终没有间断。儿子牺牲时,王妈妈才40岁,岁月消逝中,青丝渐渐变白头。每一个清明雨霏霏的日子,王妈妈心疼又感动。
后来,在陵园看望儿子时,王妈妈擦干眼泪,对着儿子的墓碑说:“儿啊,从今往后,妈妈不再流泪了。因为我的身边,有很多像你一样优秀的儿子。有了他们,妈妈安心,你在九泉下也可安心了!”
就从这一年起,王妈妈买来棉线,开始给战士们做棉袜,给每个战士做一双。
又一个清明雨霏霏的日子,去烈士陵园扫完墓,王妈妈随接她的连长到了军营。摸着一双双温暖的棉袜,抚着王妈妈那双粗糙起茧的手,看着王妈妈满头白发和慈祥的目光,很多战士都情不自禁喊出了“王奶奶”。王妈妈一听,笑着给战士们纠正:“不要叫我奶奶,在我眼里,你们都是我的儿子,就叫妈妈。”
“妈妈!”战士们整齐划一,齐声高喊,敬上军礼。
清明雨霏霏。一晃40多年过去了,王妈妈年至耄耋,仍然是战士们心中不老的王妈妈。即将换任的陈连长和李连长,依然准时出现在王妈妈身边。
扫完墓,王妈妈被请到军营。战士们依次排队,从王妈妈手里接过新织的棉袜。李连长说:“王妈妈是英雄的妈妈,就让王妈妈给大家讲讲话吧。”
战士们鼓掌。王妈妈说:“我说不来什么道理,只感觉美满幸福的生活,需要保家卫国的军人。所以,在妈妈眼里,你们都是争气的儿子,更是这个时代了不起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