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全国政协委员贺盛瑜呼吁:
全国政协委员贺盛瑜
今年是贺盛瑜当选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的第5个年头。也正是从2018年起,她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调到西昌学院担任院长。
从繁华都市到大凉山,光阴荏苒,转眼5年,贺盛瑜始终记挂着为民族地区代言。履职以来,她以个人名义提交的提案有25件、联名提案60件。每每看见自己的提案得到相关部门的响应,推动了问题的解决、社会的进步,是她最幸福的时刻。
今年两会,贺盛瑜重点带了3件提案,分别是《关于优化硕士学位授权点布局,支持“三区三州”地区高校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大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支持力度的建议》和《提升欠发达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水平 促进乡村振兴阔步前进》,从题目中不难看出,她心系的依然是民族地区的发展。
作为一名学者,贺盛瑜十分关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后的人才培养问题。在她看来,人才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承担者,是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推动者,也是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者,但目前一些民族地区人才队伍新鲜血液补充不足,后继乏力。
为此,贺盛瑜呼吁,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欠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希望国家能加大对凉山高等教育的扶持,加强高层次本土人才的培养。
写提案前,贺盛瑜针对“三区三州”的人才培养问题做了详细调研。她的调研结果显示,“三区三州”引进人才很难,要留下人才更难。她以凉山州为例,在全州专业技术人员中,拥有研究生学历者占比不到1%,引进的研究生学历人员年均流失50%以上。
同时,贺盛瑜在调研时还发现,我国硕士学位授权点布局有待优化,特别是在“三区三州”地区,硕士及以上学位授予单位严重匮乏。同样以高校为例,目前我国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授予权的619所高校中,仅5所位于“三区”,仅占总量的0.8%;人口近800万、面积8.3万平方公里的四川凉山州、甘肃临夏州、云南怒江州“三州”则一所也没有。范围缩小到四川,目前全省27个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均位于成都、绵阳等经济相对发达城市,而面积占全省60%以上的甘孜、阿坝、凉山等民族地区,在硕士学位授权点方面还是空白。
贺盛瑜认为,少量的高端人才或许可通过特殊政策和资金投入从外地引进,但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所需的大量能扎根艰苦边远地区的人才,尤其是“本土型”高层次人才还得靠当地高校培养。因此,她准备提出3个建议:
一是国务院学位办在规划布局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时,实施“‘三区三州’硕士学位点‘补白工程’”,给予其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指标单列并大力支持“三区三州”高校申报硕士学位授权点。
二是建议教育部、国家民委出台《“三区三州”地区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支持“三区三州”地区高校“申硕”,加速其培养硕士层次本土人才,从而有效推进“三区三州”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发展。
三是建议适当降低“三区三州”地区高校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条件,从而提升高校办学层次,推动“三区三州”地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