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开启奥林匹克运动的新纪元
2月20日晚,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代表团旗帜和运动员入场环节,冬奥会冠军徐梦桃和高亭宇担任中国代表团旗手。新华社发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熄灭主火炬环节。新华社发
2月20日,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我和你》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主题曲《雪花》的悠扬旋律,让“双奥之城”的荣耀回旋在奥林匹克的天空。
致敬2008,我们与奥运初次相遇,共同许下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美好心愿;难忘2022,我们与奥运再次相聚,携手开启了“一起向未来”的崭新篇章。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指出,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实践。
从申办到筹办再到举办,一个个“中国方案”攻克世界难题,一股股“中国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北京冬奥会开启奥林匹克运动的新纪元。
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前夕,并肩作战15年的中国花样滑冰双人滑组合隋文静/韩聪,凭借超高难度圆梦北京,为中国代表团获得了第九枚金牌。在自由滑决赛中,他们重新使用了2017年首次在世锦赛夺冠时的曲目《忧愁河上的金桥》,讲述了他们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故事。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那一刻,让多少中国人热血沸腾,令多少运动员魂牵梦绕。
徐梦桃、齐广璞、贾宗洋们选择继续坚守,期待能在家乡实现奥运冠军梦想;赵嘉文、孔凡影、徐铭甫们得以成为历史第一人,为中国在多个项目打破“零参赛”的壁垒……
在北京冬奥会上,中国派出由177名运动员组成的史上最大规模队伍,首次实现7个大项、15个分项“全项目参赛”,其中35个小项是首次参赛。9金4银2铜的历史最佳战绩,让中国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三位。
北京冬奥会成为世界各地体育健儿创造历史、实现梦想的舞台,共有29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奖牌,2项世界纪录、17项奥运会纪录先后被打破。
比冠军和纪录更令人感动和震撼的是奥林匹克大家庭在北京的团聚: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运动员相聚北京,这其中有时隔28年再次参加冬奥会的美属萨摩亚,有第一次参加冬奥会的沙特阿拉伯和海地……
一届令世界惊艳的冬奥会将会激发更多青年人的冰雪热情,将会让更多人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前,有关部门发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数据——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已达到3.46亿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成为现实。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803个滑雪场,较2015年增幅达317%和41% 。2020-2021雪季,中国冰雪旅游人数2.3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3900亿元。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在北京冬奥会夺冠后,苏翊鸣、谷爱凌们被很多青少年视为偶像。这个春天播撒下的冰雪运动的种子,必将会在这些青少年心里生根、发芽,有朝一日长成参天大树。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位于北京石景山的首钢大跳台一时间风靡全球。百年首钢的工业遗存和极具现代感的雪白赛道形成鲜明反差,令人啧啧称奇。
将城市景观,尤其是历史工业遗存与新潮运动结合,是北京冬奥会的创举,更是“双奥之城”的“专利”。首钢大跳台的“出圈”不仅因为超高的“颜值”,更是得益于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践行。
2014年,国际奥委会颁布《奥林匹克2020议程》,提出申办奥运的过程应“关注可持续性和遗产”。北京冬奥会成为《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后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与《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改革思路不谋而合。
5年前在张家口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河北省、张家口市抓住历史机遇,紧密结合实施“十三五”规划,紧密结合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通过筹办北京冬奥会带动各方面建设,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
——古都北京发生深刻蝶变:紧紧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着力破解“大城市病”;深入实施“回天地区”三年行动计划、城南行动计划等,促进城市南北发展更为均衡;加速中轴线申遗进程等工作,北京老城保护迈上新台阶……
——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全面进展:京张交通路网加速建设,构建起京津冀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网络;京津冀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初见成效,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北京延庆、河北张家口等地基础设施全面提速,城乡水、电、气、讯等方面都得到根本改变……
——一批奥运场馆闪亮登场:“鸟巢”完成改造升级成为“最智慧的馆”;“水立方”实现“水冰转换”变身“冰立方”;“冰丝带”除了打造“最快的冰”,还将成为市民百姓的“冰上乐园”……
——一批科技成果集中亮相:在3个赛区及周边地区,冬奥气象综合监测网络实现“百米级”“分钟级”精细化气象预报;全流程智能化的数字人手语生成服务,方便听障人士收看赛事报道;8K画面结合5.1声道环绕立体声,让“云”观赛的观众获得沉浸感更强的感官体验……
6年多的厉兵秣马,2000多天的夜以继日,为的是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奥会。
早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巴赫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尽管面对疫情的挑战,北京冬奥筹办工作进展十分平稳顺利,“几乎是一个奇迹”。
整个北京冬奥会期间,闭环内没有发生聚集性疫情,闭环外生活如常。越来越多的外国运动员和国际官员为北京冬奥会高效的防疫举措和安全的比赛环境点赞。
每一天都镌刻下光荣和梦想,每一刻都充满着温暖和感动。当北京冬奥会的主火炬缓缓熄灭,我们可以自豪地宣告:“双奥之城”北京没有辜负世界的期待。
2月14日晚,中国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选手徐梦桃凭借完美的发挥,站上了奥运会最高领奖台。振臂高呼、仰天长啸……这名老将肆意流淌的泪水凝结的是四届冬奥会的执着坚守,是十余年的漫长等待……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在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总领队王凤祥看来,中国冰雪健儿参加冬奥会42年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1980年中国代表团有28名运动员,参加速度滑冰、花样滑冰、高山滑雪、冬季两项、越野滑雪5个分项且最终无一项目跻身前八。”王凤祥说,如今,中国冰雪健儿几乎每天都会给他带来惊喜。
冬奥梦交汇中国梦。体育总是能够凝聚起磅礴向上、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
北京冬奥会是奥林匹克格言加入“更团结”之后的首届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口号指引着来自五洲四海的冰雪健儿闪耀出团结互助的人性光辉,胸怀着携手同行的共同理想。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结束后,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特莎·莫德在社交媒体上激动地回忆起开幕当晚志愿者对自己大喊“欢迎来到中国”的那一刻,忍不住热泪盈眶。在社交媒体上被“隔空感谢”的“粉衣小哥”是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本科学生孙泽宇。
孙泽宇说,当美好来临,无论对于哪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来说,都无法抵挡,“人与人之间保有最纯粹、最真诚的友好互动,未来的世界一定更美好”。
这一刻,不分国家和种族,超越比分和胜负。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主题有了最生动的诠释。
北京冬奥会期间,吉祥物“冰墩墩”的“意外”走红令很多人“猝不及防”。“一‘墩’难求”的背后是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
北京冬奥会落下帷幕,人类又站在一个梦想的新起点。巴赫在闭幕式上用中文说:“谢谢中国。”
“和睦友爱、相互尊重、团结合作,这些冬奥会上彰显的价值观,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气候变化等世界性挑战时同样适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谢韬说,北京冬奥会将开启奥林匹克运动的新纪元,也将开启全球团结合作的新篇章。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