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6 四川-
A6四川
  • ·村民亲切的招呼声是对驻村工作的最好肯定
  • ·今明天气
  • ·空气质量
  • ·“摄影师书记”赵荣:用镜头定格乡村振兴的“全家福”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资阳市雁江区黄谷村第一书记曹杰:

村民亲切的招呼声是对驻村工作的最好肯定

曹杰(右一)在村民家走访。资料图片

  “曹书记好,屋头来坐嘛。”村民一边喊,一边搬凳子。
  春节假期后,2月11日,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黄谷村第一书记曹杰在村里走访。“走人户”没带礼物,四川话称之为“打空手”,但这个“打空手”的第一书记所到之处,村民们都亲切地和他打招呼,表示欢迎。
  “很欣慰,证明村民认可你。”今年是曹杰来到黄谷村的第7个年头,这里也从过去的贫困村变成如今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该村通过改善基础设施,结合实际发展水果、蔬菜种植,家禽饲养等,特别是农旅融合项目——天府花溪建成投运后,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实现了整村华丽变身。

过去
通行全靠一条土路

  黄谷村离资阳市雁江区城区约20公里,驱车半小时左右就可到达。这个季节,沿途不时能看到盛开的油菜花。
  “最大的变化首先体现在基础设施上,特别是路网建设。”在曹杰的包里,笔记本电脑是常带装备之一,几年时间下来,关于黄谷村的各类资料,已占用30多个G的内存。2015年9月第一天到村上的照片,曹杰仍清晰记得存放位置。“经常会拿出来看一下,前后对比才能看出变化。”他说。
  指着照片,曹杰说,当初黄谷村的基础设施很薄弱,全村只有一条泥巴土路,下雨天出行全靠走,“我第一天来时也遇到下雨,车开不进来,只能步行进村。”
  交通不便导致产业发展滞后,“比如说卖猪,这个村的价格始终要比旁边几个村的便宜几毛钱。”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曹杰有些感慨。
  曹杰的老家在简阳市,虽然也有农村生活经历,但黄谷村的情况还是让他有些措手不及。“当时思来想去,觉得首先要先融入村民中。”随后,他走遍了全村,听村民诉“苦水”,了解致贫原因。
  要想富先修路,这条亘古不变的道理,摆上黄谷村的重要议事日程,并很快得到实施。2016年1月,一条长3.8公里的水泥路,贯通了当时黄谷村的5个社,这也进一步拉近了老百姓与曹杰的距离。

如今
村民吃上“旅游饭”

  路通了,如何让老百姓致富?黄谷村明晰要在产业上发力。
  结合该村实际,曹杰带领村两委积极探索“长短结合、产销结合、农校结合、农旅结合”的农业发展模式,总结出种养并进、农旅融合的脱贫致富“黄谷样板”。
  黄谷村先后动员村民流转土地发展集体经济,种植柑橘、桃子、凤凰李及蔬菜等经济作物,养殖小家禽。2017年,黄谷村成功脱贫。
  黄谷村临近花溪河,河两岸绿树成荫、翠竹掩映,当地充分利用风景秀丽的环境优势,争取到天府花溪旅游开发项目,流转旅游用地上千亩,项目自2020年国庆节开园以来,获得不少好评。
  “现在,村民不仅每年能收土地租金,还能在园区务工增加收入。”曹杰说,为融入景区发展,黄谷村着重培育旅游经济,让村民吃上“旅游饭”。其中,通过与景区运营商协调,为当地村民提供保安、保洁、司机等岗位,以及小吃摊位。同时,在游客中心旁边开办“农夫市集”,为村民提供农副产品销售摊位。此外,围绕村民创业需求,邀请培训机构到村开展创业培训、厨艺培训、手工艺品培训,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手工作坊、小吃店等产业。
  2020年,黄谷村被命名为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2021年,黄谷村人均收入已达2.1万余元。
  “下一步,我们将打造集餐饮、娱乐、住宿、购物为一体的旅游商圈,加快发展旅游经济。”对于黄谷村的未来,曹杰将重点瞄准发展生态农业,以期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助力全面乡村振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