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5 要闻-
A5要闻
  • ·“四川十大冬游胜地”评选活动网络投票结束
  • ·米易县仙山村第一书记周祖垒的“水美乡村”梦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带着压力上任

米易县仙山村第一书记周祖垒的“水美乡村”梦

  这里的故事,要从一首歌讲起。
  “看,今天楼高道路宽,村民生活赛蜜甜,蜂蝶在花丛间说爱恋,芒果核桃孕育饱满明天……昔日贫困村,今朝康养园。”一首《情醉仙山》歌曲,唱出了这里因脱贫攻坚而变、因乡村振兴而兴的发展故事。
  仙山村,位于攀枝花市米易县草场镇,因“两个和尚在这里得物成仙”的传说而得名。去年5月30日,42岁的周祖垒成为仙山村第一书记。“没感觉到仙气,只感受到压力。”这是他上任时的第一感受。
  压力从何而来?2月9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跟随周祖垒“走人户”,去看看这些“压力”都变成了什么?

杀猪过年
脱贫政策给了底气

  带着一箱牛奶和一袋饼干,周祖垒“走人户”的第一站来到仙山村5组村民朱明华家。
  话题从过年开始。“今年高兴得很,两个娃娃都回来了,杀了一头400斤的大肥猪。”说着,朱明华打开了冰箱和冰柜,里面装满了猪肉。“以前吃不完的猪肉只能挂起风干,时间久了会变味,2019年花2000多元买了冰柜后,就再也不担心这个问题了。”他说。
  不担心猪肉变味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这给了朱明华足够的底气,去谋划未来更加幸福的生活。
  让朱明华高兴的不只是吃不完的猪肉。2015年脱贫后,朱明华家的产业有了质的飞跃:每年收获3000多斤玉米和4000多斤稻谷,猪圈里还有4头大肥猪。“去年11月,一头300多斤的猪卖了3400多元。”他说。

自购十多套演出服
在唱跳中振兴乡村文化

  从朱明华家出来,周祖垒又来到了村里的文艺骨干朱启荣家。一进屋,朱启荣就主动给周祖垒展示新酿制的蜂蜜。“以前,酿制的蜂蜜卖不出去,后来村里组织学习电商,在网上卖蜂蜜完全不愁销路。”她说。
  事实上,蜂蜜仅是朱启荣家众多农特产品的“冰山一角”,16亩樱桃、7亩花椒、5亩枇杷,还有15只羊和8头老母猪。“丈夫在村里的矿山打工,全家一年的收入至少有20多万元。”她说。
  朱启荣一直是村里的“明星”,不仅能唱会跳,还担任了村里的春节演出主持人,“我买了10多套演出服,今年的春节演出也是我主持的。”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周祖垒看来,打造仙山村的“文化名片”,是让仙山村富起来、美起来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春节演出,吸引更多人走进仙山村康养,同时也会促使仙山村加强自身建设,让村民进一步提升文明素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他说。

投入60万元治理仙山河
为壮大集体经济开辟新路

  周祖垒“走人户”选择的第三站很特别,是村里正在建设的村史馆。
  “这是一个综合体建设项目。”周祖垒来到村史馆建设现场,场馆主体施工已经完成,计划5月份投入使用。
  仙山村村史馆综合体建设项目包含乡村艺术馆、农业超市、村史馆、观景平台和民俗5个部分,占地530平方米,总投资1482万元。“建成后将吸引游客到村旅游,带动全村康养旅游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助推仙山村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周祖垒说。
  按照“康养+产业”发展思路,仙山村制定了《仙山村“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提出“水美乡村”建设目标,投入60万元治理仙山河,为壮大集体经济开辟新路。
  太阳渐渐升起,雾气散去,眼前的水泥路蜿蜒伸向山下,远处山上“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几个字格外醒目,周祖垒没时间欣赏仙山村的美景,等着他的除了“走人户”的下一站,还有仙山村实现乡村振兴的沉甸甸的责任。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周翼 记者 席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