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8 要闻-
A8要闻
  • ·追寻“琼果阿妈”的牧人 5年找到水源1337处
  • ·大学毕业生重返黄河源头做牧民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大学毕业生重返黄河源头做牧民

计划打造生态牧场,做“零废弃”家庭

回到牧场的索南义西。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三江源特别报道组

  离开草原近15年后,大学毕业生索南义西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回到家乡青海玉树曲麻莱县麻多乡,在牧场里当一个牧民。
  11月初,青海即将进入隆冬,气温骤降。凌晨5点,32岁的索南义西已经开始工作了,他雇了一辆大货车,赶往曲麻莱县的一个牧场。“去拉牛。”索南义西告诉记者,他要用大货车把23头牦牛运回冬季草场,这个冬天,他和妻子都将留在牧场放牛。

签名:我的根在草原

  玉树州曲麻莱县麻多乡是黄河发源地,有“黄河源头第一乡”的美誉。
  “我的根在草原。”这是索南义西的微信签名。他从小在牧场长大,14岁时,因为妈妈生病,一家人迁居乡镇,为母亲治病。
  2014年,从西北民族大学毕业后,索南义西进入一个环保组织工作,那段经历让他萌发了回到家乡做一个牧民的念头。“我觉得一个牧民可能不是环保者,却可以过一种环保的生活,而且我本来就是牧民,那个地方是我的家乡。虽然我是个大学生,但我想要传承原本的生活方式。”索南义西解释。
  2017年,在家人的支持下,索南义西回到了麻多乡父母曾经的牧场。那时他没有牦牛,就在周边种草、种树。今年,他和几位有牦牛的朋友谈妥,帮他们放牧。朋友付一些钱,再把出生的小牛分一半给他,算是酬劳。“算上这次的23头牦牛,我一共有80头,都是朋友的。”索南义西介绍。
  这个冬天,索南义西和妻子都将留在爷爷的冬季牧场放牧。这里没有信号,开车去县城要一整天。回到牧场的第一个月,他下载了一些电影,用来打发时间,但很快他就不再需要这些了,“在牧场上,一整天很快就忙碌地过去了。”

计划:做零废弃家庭

  对于索南义西来说,环保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方式。2017年回到麻多乡后,他开始有意识地对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比如纸我会放到炉子里去烧,塑料这些我会放到另一个袋子里,再拿到乡镇上,扔进垃圾桶里。”
  “我想以后尽量做一个零废弃的牧民家庭,比如说不用塑料制品。”索南义西介绍,未来他将把自己的牧场打造成一个生态牧场,“希望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成为一种样板,影响村里的年轻人,再慢慢地一个接着一个相互影响。”
  “我想把在外面学到的一些好的东西引进来,让草原不再受到伤害。”索南义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