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6 要闻-
A6要闻
  • ·2025年 四川力争建成“西部法治新高地”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四川法治建设

2025年 四川力争建成“西部法治新高地”

  10月2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法治四川建设规划(2021—2025年)》(简称规划)和《四川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简称实施方案)进行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当前,四川已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正处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纳入法治轨道,营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对此,省委于近日印发了《法治四川建设规划(2021—2025年)》和《四川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开启了全面依法治省新篇章。

从5个维度
对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作出部署

  《规划》作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省的纲领性文件,既对标中央部署,又立足四川实际,有三方面特色。
  首先,明确提出了“建成西部法治新高地”的法治四川建设目标。围绕法治四川、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从维护宪法权威、提升法治水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城乡基层依法治理、形成法治建设合力等5个维度,对2021年-2025年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其次,重点突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一体化建设和城乡基层依法治理。聚焦如何更好发挥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法治功能,用了两个专章来布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建设和城乡基层依法治理。
  第三,鲜明体现了对治蜀兴川的法治经验总结和制度机制创新。系统总结和承续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法治建设特别是“1+8”示范试点的鲜活经验,将“法治账图”模式、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法律七进”和“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清单”等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写入《规划》,上升为制度机制加以推广运用。

从3个方面
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

  《实施方案》的特色亮点在于,聚焦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治理,从3个方面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为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提供法治护航。
  强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法治需求。提出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跨系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持续深化群众最不满意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承诺整改活动,探索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集体诉讼制度等,切实解决好法治领域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强调良法善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实施方案》着力健全社会领域的制度规范,提出加快推进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妇女权益保障、食品药品、粮食安全、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地方立法,同时推动完善市民公约、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章、社会组织章程等社会规范,通过立良法促善治,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强调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调节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实施方案》提出,通过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培育发展法律服务、法治宣传、矛盾调处等法治类社会组织,实施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整合行政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调解组织、仲裁机构、公证机构、律师事务所等纠纷化解力量,探索建立“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平台,推动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实现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基于3个“准确把握”
建成“西部法治新高地”

  新闻发布会上,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刘志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成“西部法治新高地”这一目标主要基于3个“准确把握”的考虑。即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对四川的战略定位;准确把握四川法治建设的发展方位;准确把握法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建设中的功能定位。
  未来5年,我省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扎实推进“西部法治新高地”建设。
  首先是谋好系列规划。今年,我省还将陆续出台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四川省“八五”普法规划、四川省“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四川省法治人才建设规划等,构建起以《法治四川建设规划》为总领的法治建设规划体系。
  其次,是抓细任务分解。把规划明确的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每一年度、每个部门,制定具体的贯彻落实方案,将“路线图”转换为“施工图”。
  再次,是压实各方责任。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各级党委落实推进本地区法治建设的主体责任,督促各地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能职责,推动解决法治领域重点难点问题。
  最后,是用活考核评估。建立法治规划项目台账,完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探索实施法治建设第三方评估和人民群众法治建设满意度调查,确保规划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姚箬君 见习记者 赵紫萱
焦点关注
携手共谋法治建设川渝政法单位已签署协议190余份

  在10月21日举行的《法治四川建设规划(2021—2025年)》(简称《规划》)《四川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宣传解读新闻发布会上,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李世成就川渝法治共同建设的进展和未来方向进行了介绍。
  2020年,川渝两地党委政法委签署了《关于提升区域一体化执法司法水平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指导意见》,从加强执法司法协作等方面,对提高两地执法司法“同城”效应作了规划部署。
  一年多来,在构建合作协作新格局方向上,川渝各级政法单位主动作为、精准发力,签订双边或多边合作协作协议190余份,召开座谈会、开展交流考察等120余次,谋划实施了“执法司法一体化”“长江上游成渝地区生态保护法治联盟”等标志性合作项目。
  对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一体化建设的未来方向,李世成表示,四川省政法系统将按照《规划》作出的安排部署展开下一步工作。
  首先是加强平安联创。川渝两地将进一步完善跨区域信息交流共享机制,持续完善跨区域安全稳定协作机制,建立健全川渝边界调解协作机制,加强社会治安形势联合研判预警,着力深化社会治安治理规划对接、项目连接、工作衔接,携手共筑两地平安稳定基石。
  其次,加强执法联动。健全川渝两地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调查取证互助、裁量尺度互融、处理结果互认等。
  第三是加强司法协作。深化川渝两地诉讼服务、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智慧法院建设、执行联动、统一法律适用、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的司法协作,建立健全包括跨域立案、审判、执行在内的司法协调联动机制,合力打造区域司法协作的高水平样板。推进两地执行案件信息共享,加大异地执行协助力度。
  最后,加强服务协同。推进川渝两地“12348法网”并网运行,逐步实现法律服务、警务服务“川渝通办”。推进毗邻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双向延伸,联合打造川渝高竹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立川渝边界调解协作机制,共建调解专家库,探索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商事调解中心。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赵紫萱
热点问题
加强网络治理四川已提上立法日程

  在新闻发布会上,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省司法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王彬在谈到加强网络空间依法治理时表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
  记者了解到,在加快推进网络立法、完善网络制度规范方面,四川省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办法、四川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已纳入2021年省政府立法计划制定类和调研类项目,目前正在加快推进。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健全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规范,健全个人信息保护、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以及互联网技术、商业模式等领域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规范,开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的地方立法研究,推动四川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延伸适用到网络空间,依法治网,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据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