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5 要闻-
A5要闻
  • ·表现出面向未来的勇猛创造之心
  • ·梁平:要让更多写作者登上这个领奖台
  • ·嘉宾寄语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颁奖典礼上,李敬泽阐述何为“青年”:

表现出面向未来的勇猛创造之心

李敬泽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实习生李心月摄影陈羽啸
  10月17日上午10点,由成都市文联《青年作家》杂志社、华西都市报社、封面新闻联合主办,大邑县安仁文博产业功能区管理委员会协办的第六届华语青年作家奖在安仁古镇颁出,九大奖项在现场一一揭晓。
  担任华语青年作家奖评委会主任的中国作协副主席、文学评论家、作家李敬泽在颁奖典礼上发表了一场精彩的演讲。他阐述了“青年”、“青年作家”等在文学意义上的概念,从新时代文学史角度入手,寄语广大青年作家用优秀的文学为自己的时代定义,找到自己的文学语法,表现出面向未来的勇猛之心,为广大读者贡献出杰出的文学作品,开创出崭新的精神空间。
  “什么是青年,什么是青年作家?什么是青年作家创作的文学?我觉得‘青年’当然首先是时间意义上的,生理意义上的青年。但更重要的,‘青年’绝不只是生理、时间意义上的,而是有着更深厚人文精神和价值观。‘青年’一定有着面向未来的勇猛,开创出的精神空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前,当陈独秀他们把‘青年’二字写在一个时代的旗帜上时,他们讲的恐怕绝不仅仅是年龄,而是讲的一种精神,一种价值观,而且是一种能力,一种向着未来的勇猛的创造,是不断为我们民族开辟新的精神空间。这样一种‘青年’的意义,需要我们反复、经常去重温、铭记。”
  颁奖典礼上,李敬泽还梳理了文学史,“从1979年算起,我国的新时期文学至今已40多年了。此时此刻,如果看我们的文学,能够想起来的,哪些依然像高山一样耸立在我们面前?基本上都是那些上世纪80年代成长、获得巨大的名声和荣耀的作家。他们现在已经是大作家,但是我们现在还不叫他们老作家。其实40年前、30多年前,他们也是青年作家。他们曾经有力地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有力地定义了那个时代。那么,此时此刻我们的青年,能不能够有力地定义我们现在所在的时代,能不能够在我们这个时代创造我们的语法,讲述我们的故事,开辟新的精神空间,在中国人的面前打开新的视野?我觉得这是摆在我们这一代青年面前的非常根本和重要的考验。
  对于华语青年作家奖的获得者,李敬泽送上寄语,“我不仅要对本届的各位获奖者表示祝贺,还希望你们好好想一想:何为青年?好好想一想你们还是不是青年。不要看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而要看看你们的作品。”
  华语青年作家奖已经举办了六届,李敬泽说,“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声望。当我们颁到第6届的时候,已经攒了足够多的‘钱’和‘资本’。资本是要花的,钱不是用来攒的,这样资本才能越来越大。那么我们这个文学‘资本’怎么用,我觉得就是,大力、勇敢地去肯定人才、发现人才,去作出我们的判断。”对于华语青年作家奖,李敬泽同样寄予厚望,“希望这个奖保持青年的品质,保持青年的雄心和青年的志向。我相信我们这个奖,会在中国新时代文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让我们一起,做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文学的业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