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图据人民日报客户端
日前,外籍艺人吴亦凡因涉嫌强奸罪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消息传出,大快人心。然而,一些来自“饭圈”的声音却让人匪夷所思。一些艺人“粉丝”是非不分,说什么“没事,我们可以筹钱”“美国厉害的嘻哈歌手都进过监狱,哥哥进监狱只是修炼说唱技巧”;更有甚者,缺乏法治意识,公然为丑行张目……种种谬论,折射出“饭圈”的诸多乱象。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作为典型的流量明星,吴亦凡“粉丝”在“饭圈”能量不小。他被刑拘后,在一片震惊和谴责声中,竟然出现了一些极端荒唐的言论。据报道,在一些所谓“粉丝”群和网络话题下,有人竟然“商讨”组团“探监”“救人”……这些初听让人“哑然失笑”,细想却让人“汗毛倒竖”。为所谓“偶像”,法律和道德的底线都可以不要了?畸形“饭圈文化”毒害青少年,到了非治理不可的时候了。
“我们的凡凡怎么会这样,我现在觉也睡不着,饭也吃不下,我今年才10岁,以后看不到凡凡可怎么过。”——一个“粉丝”的微博留言令人忧心。实际上,一些“饭圈”早已沦为“怪圈”,滋生种种不良粉丝文化:有的人一言不合就掀起网上骂战、人肉搜索;有的后援会动辄号召“all in”集资打榜、花钱买投票;有人诱导青少年停课搞所谓“应援”……
当病态追星大行其道,成为把很多青少年裹挟于其中的歪风邪气,甚至突破法律常识和道德底线,“饭圈”就变味、变质了。
吴亦凡因涉嫌强奸罪被依法刑拘事件,除了警示病态的“饭圈文化”对社会风气的危害,揭开不分清浊只要“流量”的“造星”现象及背后灰色甚至黑色的产业链,也让一些公众人物“护丑助恶”的“丑言丑语”被晒了出来,让人大跌眼镜。
此前吴亦凡爆出类似丑闻时,包括知名作家六六在内的一些微博大V公开为吴亦凡背书,有人声言吴亦凡是“活菩萨”,玩弄女性是“亲民之举”,有人批评揭丑者是“毁了女粉丝的福利”……这些不堪入耳的言论,跌穿道德底线,让人瞠目。
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些大V还是女性,甚至已为人母。这些毁人三观的“丑言丑语”,给社会尤其是青年人传递了巨大的负能量,必须予以强烈谴责。但这些人何以脸不红心不跳地挑战人们的认知底线,更值得深究。
公众人物“护丑”是公开“助恶”,直接败坏社会风气、拉低道德和良知底线,他们在“饭圈文化”的塑造、年轻人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的“坏教师”角色不可小视。
“饭圈”之乱,根源何在?根子还在流量至上、利益至上的错误导向之下,资本力量和一些机构推波助澜、兴风作浪。从“以爱之名”制造话题、炒作热度,到雇佣网络水军“养号”控评,从集资应援搞“扭蛋”“抽卡”,到以“限时比拼”诱导青少年“借贷追星”,喧嚣的“饭圈”背后,是一条不择手段打造“顶流”、利用流量大肆敛财的灰色产业链。在利益逻辑操纵之下,一些德不配位、素质堪忧的艺人被过度包装,从“凡”变“神”再打造“圈”,把粉丝文化变成了大肆攫取利益的工具。
整治“饭圈”乱象,弘扬新风正气,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既要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偶像观,强化对不良粉丝文化危害的认识;更要猛药去疴、刮骨疗毒,依法加强对娱乐、演艺、经纪等行业的治理,从源头抓起,坚决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营造清新有序的行业生态。作为公众人物,演艺明星更要遵纪守法、严以自律,真正配得上“粉丝”的喜爱。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每日电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