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4 要闻-
A4要闻
  • ·青春大有作为 2021高考特别报道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青春大有作为 2021高考特别报道

  

2021年四川高考作文题目可为与有为

  试题内容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名 家 写 高 考 作 文
  知其可,必为之陆琪(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只要你愿意努力,时代会给予你莫大的助力,让你如虎添翼。创业者如此、研究者如此、作家如此、投资者如此,哪怕普普通通的打工人,也能车房俱全,生活在前人无法想象的生活里。
  但前几天网上有个热搜,说的是现在的“躺平”文化。很多年轻人,宁愿低薪水少工作,也要在家躺着。许多人冠以“低欲望社会”一词,仿佛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无需奋斗,亦可好好生活的时代,却不知,此时代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每个时代,都有其能量。这就是可为之时代和不可为之时代的区别。今日是可为之时代,但今日时代的力量,却是用前人在不可为时代中的浴血换来的。
  张岱曾说过:“不知不可为而为之,愚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贤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
  遍观中国历史,不可为的时代最多,其中以鸦片战争后为甚。老大帝国沦为半殖民地,民众浑浑噩噩,学者在西方文化压制下抬不起头,而封建势力依然顽固。这是数千年来最黑暗时代,而此刻依旧有如孙中山、黄兴、秋瑾等先烈,在明知不可为的时候,振臂高呼。
  愚人何其多也,懵懵懂懂,在铁屋里盲动。贤人又何其多也,懂得明哲保身,见机不对就独善其身。唯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以最明亮的心眼,最广阔的思维,去做那看似“愚蠢”的事情。不是他们不够聪明,实在是要以此刻之行为,替将来积蓄能量。
  正因如此,才有一代代“圣人”在不可为之时代,行可为之事件。
  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无数建党、建国之英烈,他们面对枪火时,并非不知道那是个什么时代,他们也并非没有独善其身的能力。只是他们要用自己的“有为”,去抵抗时代的“不可为”。他们要用一己之力,将那个“不可为”的时代埋葬,让未来一代代人,生活在“可为”之时代里。
  现在我们处于千年来最为“可为”的时代,但这个时代的每一点能量,给我们的每一点助力,里面都有着先贤们的血肉。
  张载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当时代已经变成一条高速路,变成一条高铁,以超绝的速度往前奔跑,我们需要做的,是在这种速度里,添加进自己的力量。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在现今可为之世,我们的决心只有一条:“知其可,必为之”。

可为与有为——水的出路与人的出路蒋蓝(散文家)

  一言以蔽之,古蜀人的历史,就是与江河较量的历史。
  水泽遍布、雾气弥漫的成都平原,自古以来就是“造梦”的工厂,是诗意盎然之地。水固然可以造梦,也潜藏着跌宕的灾祸。三千年前,开明九世离开“梦郭”——就是位置较低、易为洪水淹没的地方。当他们励精图治把成都平原的积水排出去后,大片陆地出现了,开明王决定举国迁居成都。
  治水者,必须懂水。懂得如何与水达成和解。如果说他们的可为之处首先是从“上善若水”里获得了启示,那么他们的有为,则是把“洪水猛兽”降服为一派清流。在给予水的出路之余,人的出路也出现了;人的出路越来越多,水的出路又为人们昭示了逐梦的方向。这是治水与治城的辩证法,它更强调在生命力的导引下独立摸索和独立施为,人道与天道的共荣共生。我以为,像大禹、开明王这样的拓荒者,用坎坷、清廉、摩顶放踵的一生,昭示了另外一种伟力的存在:可为是希望凌空的愿景,有为才是把愿景变成富饶的天府之国。寻找水的出路与探寻人的出路,成为了古蜀时代给我们的无尽思考。
  从无路到小路,从小路到大路,从大路再通达天际……抵达无人之处的探路者,可能会洗去一身征尘,再寻找一条朝向大光的路径。一个探路者的一生也许寂寞,但他脚下有力,心中有路,头上有光。
  他也许有迂回,也许会走错方向,但有时的退步是为了更快地前进。其实,一开始谁也不知道,自己选择的是大路抑或窄门。就像诗人弗罗斯特的《林中路》所昭示的两种选择。但探路者从不停止,他在不断试错的过程里,一定会找到正确的方向。
  一片无论多么优美的景致,没有探路者、劳作者的身影,那只是风景。一旦他们出现了,他们赋予了景致的灵魂,那才是鱼龙漫衍的山水。
  永不言弃,千磨万击,无怨无悔,敢于让想象落地开花,把可为彻底铺展为有为的大地,唯有这样的人,已经超然于小路、大路与窄门之上!他们才是强大的立世者。

可为与有为
延参法师(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行走在这伟大的时代征程之中,我们坚信未来充满光明,就让时代成为一场见证,见证一个人在长大,见证一个个崭新的故事。
  世界很大,历练自己一副肝胆,历练一份少年的气魄,历练自己面对这个世界的内心声音,青春所向,信念所指,未来光明。
  青春是什么,有曲折,有遗憾,更有力量,更有奋斗,更有积极,更有对于青春信念价值的义无反顾。
  少年代表着力量,少年代表着勇敢,少年代表着坚强,少年代表着改变和重塑,不是在生活的洪流中茫然失措,迷失自我,而是在生命的经过中绽放自己,绽放力量,绽放欢喜。
  时代给了我们光明的助力,让自己去见证自己如何靠近向往的梦想,只有足够的勤奋,才有不俗的未来,给自己更多坚强的理由,再也不回头,去迸发这一场生命力量的昂扬。
  青春是一种美好,它富有无比强大的力量;青春需要更多的坚强,把握住自己向前的方向,把握住生命中那些积极光明,不拒绝创伤,不回避眼泪,不抱怨汗水,更不吐槽辛苦。
  不论有多少挑战与磨难、辛苦和历练,尽管去努力,去获得,去行走,去见证,去担当,去分享,去成为自己内心曾经期待的光明承担者,去成为自己内心曾经乐此不疲、用生命去仰望的生命美好重塑者。
  青春的价值就在于,用青春的方式解释世界,能够用更多的温和以对、善意以对,以年轻的名义、以青春的名义、以奋斗的名义,赋予时代更丰富的内涵。
  做一个时代荣光下充满战斗力量的少年,以青春的一份昂扬,出发,去活出自己的诠释、珍惜、勇敢和奋斗,用生命最强大的力量,赴一场绽放之约。

专 家 点 评
  做可为之事成有为之人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普通高中教育研究所语文教研员、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语文学科专家组组长段增勇:
  今年的作文命题没有超出预想和预判的范围,站在理想、责任、使命的高度,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思辨性、独立思考的价值性在今年作文题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可以说,近年来,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理想、责任、使命的教育,学生写起来不会有太大难度。但是要写好,就不能只停留在对历史圣贤、当代人物人生经历浅表层的理解上。
  从审题来说,学生要注意,“可为”是价值性判断,“有为”是结果性的追求,“可为”与“有为”两者之间存在着逻辑联系,“有可为,必有为”,“可为与有为”不是一个二元思维的切分判断,“可为和不可为”才是,因此这个命题在思维内涵上有因果关联,有事理逻辑,有丰富性和深刻性。“可为”是方向性确定,“有为”是过程和结果的呈现;“可为”是值得去做,“有为”是坚持去做,做可为之事成有为之人。经过这样的推断,学生可以找到写作的闪光点。在写作中,要根植于对生命真诚的态度、认真的精神,对历史圣贤、当代先锋人物有真切的感受,要有深入沉淀。而不是仅停留在事实性、个人事迹的粗浅了解上,要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格。
  段增勇推荐同学们看一部电影《觉醒年代》,从时代理想看未来之中国,看个人命运与时代、与国家、与未来的关联与结合。尤其是进入高中学习的同学,要努力培养对生命的真诚态度,涵养自己的生命精神;要阅读拨动心弦、开启思考的文字内容;要在审美鉴赏和文化思辨上进行阅读与写作训练。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追慕先贤圣哲,学习时代先锋人物,丰富自己的生命文化内存,提升自己的审美感受和文化辨识能力,以他们为生命之镜,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做更好的自己。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