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8 天下-
A8天下
  • ·“堵象”这一夜 山谷无眠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封面新闻记者直击玉溪市“阻挡”北上象群进城

“堵象”这一夜 山谷无眠

夜幕中,用以拦截大象的渣土车在山谷待命。

政府部门提前在河中“铺路”,把象群引入附近林区。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供图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苏定伟杨峰云南玉溪报道
  “怕它们来!更怕它们乱来!”5月31日晚,云南玉溪一个山谷里,人与象,开始了又一个夜晚的“较量”。
  当天上午“睡了一觉”、仍打算夜行北上的象群,这一夜或会不眠不休继续迁徙。上百位紧急集结的“防象”人员神经紧绷,精神高度集中。他们要么开着渣土车来,要么带着无人机来。有人来学习“堵象法”,有人来支援当地“堵象”。
  星光闪烁,山风呼呼作响,河水缓缓流淌。玉溪市红塔区洛河乡的一条乡道,道路位于两山之间的谷底,顺着河水延伸。此处是红塔区洛河乡和大营街街道交界处。当晚,大象就在附近山林中,“它们会不会沿河而上,逼近主城区?会不会再次‘肇事’?会不会和人发生冲突?”无数个念头和担忧,在当地人脑海中浮现。前方指挥部严防死守,对象群可能进入玉溪市区的各条道路制定了各种方案,见招拆招,尽量避免野象进入市区,造成不必要的人象冲突。
  “堵象”这一夜,山谷无眠!

直击
山谷里开起“堵象”现场会

  “前几天大象都到峨山县城闲逛了,我们红塔是主城区,是没法让大象进城的!”5月31日下午7时,山谷小桥附近的公路上,一场难得的“现场会”拉开帷幕。一个多小时前,15头亚洲象群继续北迁,移至红塔区洛河乡与大营街街道交界处。开“现场会”的山谷地带,距离昆明市晋宁区边缘仅20公里。根据专家分析研判和象群活动轨迹,象群有继续北迁的趋势,极可能进入昆明市晋宁区、安宁市辖区。
  昆明市晋宁区和安宁市两地的相关部门都派员到现场学习观摩,红塔区政府现场介绍了准备好的“堵象”办法。“你们水路、陆路都堵了,又怎么引导大象不再向北呢?”对此疑问,玉溪市红塔区政府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已在象群北上之路上采取封路的办法,另外准备了玉米、香蕉、萝卜和食盐等大象喜欢的食物在反向路上投食,吸引象群南行。来自指挥部的消息显示,现场准备了18吨食物,已经投放了16吨。

“堵象”
数道“防护网”欲阻北上象群

  当晚10时许,大风再起,山谷里响起一阵刺耳的鸣笛声,在黑夜里听起来十分刺耳。这是人类给大象的警告:“不要过来,不要过来!”
  当时,无人机已监测到大象有北上的动向,发现象群正缓慢向河边移动。鸣笛声响过,象群似乎听懂了人类的语言,十五头大象原地“踱步”、徘徊不前。
  顺河而下的公路,有200多米的路段完全被隔断,用大卡车完全封住。工作人员在小河里设置两条防象网,两辆大型挖掘机并排在河里,完全隔断河道。另一辆早已待命多时的挖掘机停在河岸低洼处,防止有大象渡河上岸。人们想到“万一出现个别大象直接越过挖掘机呢?”于是,河里又架设了防象网。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看到,防象网外观看上去就像电线,实际上是脉冲射电,不会对大象造成身体伤害。若有象来触碰,就会绕道。
  进入玉溪前,这个“大象旅行团”曾在普洱市墨江县逗留了较长时间。此前持续追踪象群的墨江县林草局生态保护股股长张庆明,也被抽调到了玉溪市,支援玉溪的象群追踪工作。
  张庆明介绍,象群在墨江县期间,曾多次进去进入村民家中、田地获取食物。在张庆明原本的估测中,并没有想到象群会继续北迁。“再往北走,海拔升高、气温下降,和象群原本生活的环境是不一样的。所以我预估的情况和实际有些差别。”张庆明说,现在进入夏季,温度持续升高,可能给象群北迁提供了气候上的支持,如果象群没有找到适宜的栖息地,气温条件还允许它们继续北迁。

待命
24小时盯防,人们不敢松劲

  天,慢慢变黑了,红塔区洛河乡与大营街街道交界处的山谷里,风特别大。渣土车、消防车还在源源不断赶往现场,气氛也越来越紧张。应急灯、车前灯、警灯,照得大山的轮廓清晰可见。
  大卡车司机老张坐在车里耍手机,不停点击关于云南象群的报道。“活了大半辈子,真的还没见过野生大象。还真想看看,到底它们是啥脾气!”老张是洛河乡本地人。据他耳闻,这群大象在5月30日闯进了邻村一农户家里,吃了200多斤玉米不说,还喝了很多水,把主人家吓坏了。“大象铁门都撞得开,我又有点怕它们会出现。”老张点起一支烟,烟头上的火光在黑夜中忽明忽亮,“我今晚就睡在车里,万一要移动车辆堵大象呢。”他说。
  下午开现场会时,有几头大象已在下游河谷出现,距离封堵的路段只有两公里远。当有工作人员在微信群里报告大象下河的消息后,现场人员一阵紧张,原以为象群会沿河北上,可不知为何大象们在河里晃悠一会儿,又原地上岸了,所有人这才放下心来。
  “会不会第二次下河,继续沿河北上呢?”面对人们的疑问,现场专家也没有答案。6月1日凌晨,山风寒凉,驻守在现场的人和车都没有撤下来。人在车上,车在卡点上。灯亮着,一些车里已传出轻微的鼾声。山谷里,24小时待命,人们仍在积极备战,不管象群会不会来。

声音
专家团队首次成功“引导”象群

  象群为什么要向北迁徙?它们接下来会去到哪里?人类能怎样介入它们的活动?据一线追踪云南野象的亚洲象研究者——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介绍,5月31日晚,在青玉米、菠萝和香蕉的“诱惑”下,前方终于迎来了第一次较为成功的引导:“我们用了两个方法。一个就是食物的引诱,我们给它们预定了一条道路,在道路上提供了一些食物,买了一些玉米、菠萝、香蕉,这种相对味道重一些、香一些的食物,另一方面,对通向市区和乡镇的道路进行封堵,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大象对前行道路的选择。终于,饿了几天没吃饱的象群,在被引导的那条道路上,‘大快朵颐’数小时,满足了自己的食欲,也没辜负大家的希望。”
  但这次成功的引导是否具有偶然性?距离最终的象群成功“返程”还需要多久?“我们会好好总结,用有堵有疏的方式,在不过多干预、不激怒它们的情况下,适当校正一些方向,柔性引导它们。”陈明勇说,但大象毕竟是动物,人为制定的计划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监测团队白天用光学镜头的无人机,夜晚用红外热成像镜头的无人机全天候跟踪,工作人员认为,完全调整象群前行的方向还需一定时日,但在成功经验的指导下,象群“回归正轨”有了更多可能。
  但现场指挥部一名专家也表示,目前采用的“四道防线”封堵,隔断了公路,也阻断了人类的通行。巨量美食投象所好,也让大象越发觉得人类善良,以至于胆子越来越大。“北迁,气候适宜,食物充足,何苦再返回老家呢!”
  象群接下来何去何从?人类能否成功引导象群“返程”?这些问题,仍未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