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6 宽窄巷-
A16宽窄巷
  • ·川人胡子昭:师从名儒方孝孺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川人胡子昭:师从名儒方孝孺

胡子昭塑像。(资料图片)

  《胡黎族谱》甲部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出版;乙部于民国九年(1920年)出版。

  一份数据显示,明朝时的四川(含今重庆市),一共有24个进士,相比其他省份来说,这个数据的确很小。其中,井研县出的进士最多,有5个;其次是巴县(今重庆巴南区),有4个。
  在名人方面,明朝时的四川主要有两个人物比较著名:一是胡子昭,一是胡世安。胡子昭生活在明初,是名儒方孝孺的得意门生,因不屈于朱棣而被杀。


宋末元初时
胡氏三兄弟从湖北入川

  在如今四川的胡姓人中,有一大支派很是特殊。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分成了胡姓、黎姓和杜姓。
  据《胡黎族谱(乐山地区总谱)》记载,南宋末年,住在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野猪沟菩提河的胡应汉,有胡爰、胡爱、胡受、胡爵、胡彩5个儿子。
  宝祐六年(1258年),蒙古汗蒙哥分3路大军进攻南宋,武汉一带人心惶惶,老百姓纷纷逃难。胡受兄弟听说四川战事已平,为避战乱,胡受带着妻子刘氏,背着祖宗牌位,怀揣胡氏族谱,与胡爵、胡彩两个弟弟,于景定元年(1260年)出发入川。
  第二年,胡受一行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嘉定府犍为县金灯山下的蟒落壕(今乐山市市中区车子镇金灯村)。
  胡爵被嘉定府半边街一黎姓寡妇看中,做了倒插门女婿,生的大儿子改为黎姓,二儿子仍姓胡。后来,胡爵跟随二儿子迁居到洪雅县。胡爵的黎姓后裔,主要分布在三清寺、青神、眉山、洪雅以及乐山其他地区,胡黎族谱上,有胡、黎两家不通婚的规定。
  胡彩被当地一杜姓人家招为女婿,子孙中,有的姓胡,有的姓杜。所以,当地也有胡、黎、杜三姓不通婚的习俗。
  胡受和刘氏生有一个儿子胡元,他们被奉为入川始祖。胡元为人宽厚,善于经营,治家严格,聘师教子,家道逐渐殷富。
  胡元生子胡仁钦,胡仁钦善于经商,家财万贯,富甲一方,有胡天伦、胡天仲、胡天奇、胡天才4个儿子。
  这时,胡氏家族遵循祖训出了结果:胡天才考中元朝进士,官至昌州(州治大足县,即今重庆大足区)知州。
  胡仁钦在多个地方购置有田产,并分给4个儿子:胡天伦留守金灯山的祖业,胡天仲迁到仁寿县广教寺(今始建镇一带),胡天奇迁到井研县高滩溪,也叫御史冲(今高凤镇一带),胡天才迁到荣县与贤乡天堂寺黑雀湾(今荣县东兴镇一带)。
  胡天才后来定居在今重庆大足区邮亭镇东胜村棠山下九龙滩胡家湾,他的后裔如今主要居住在仁寿、荣县、井研、威远一带。

著名学者胡子昭:
蜀王朱椿推荐,师从方孝孺

  胡天才的儿子胡复初,字固泰,一说是胡能毅,字大士,举人出身,出任大足训导,掌管教育事务。
  胡复初有胡子昭、胡子义(一作胡子仪,一名志远)两个儿子。胡子昭,本名志高,字仲常,明初著名学者、诗人、官员。
  胡子昭自幼跟随父亲在大足县读书。时值元末,天下动荡,大足县也发生了骚乱,胡复初带着胡子昭逃官到了荣县。胡复初在荣县东川书院谋得一份教书的职业,由此定居在荣县东川沟(今荣县东兴镇埂子村胡家坝),胡子昭也在东川书院读书。
  胡子昭读书用功,“弱冠之年举明经,深谙诸子百家”,20岁左右就精通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名声在外。
  当时已是明朝初期,首任蜀王朱椿闻听胡子昭的大名,举荐他为荣县训导。但胡子昭并不满足于此,还想继续学习深造,想去汉中府拜名儒方孝孺为师。
  对此,朱椿给予了胡子昭大力支持。胡子昭在赴汉中前,朱椿写了一首诗《送胡志高赴汉中兼柬方希直》为他送行,并向方孝孺推荐胡子昭。
  朱椿似乎意犹未尽,后又写了一首诗赠给胡子昭:“束装何所行?驱车入汉中。欣然游大郡,况复依方公。学业日益富,道德日益隆。丈夫志远大,岂肯屈樊笼。他年升馆阁,步武接夔龙。”
  胡子昭到汉中后,不仅成为方孝孺的得意门生,还跟随方孝孺讲学。
  胡子昭学成后,朱椿把他举荐给朝廷。朱元璋“新试延访,甚为满意”,特别给他赐名子昭,所以他以此名行世。
  建文初期,胡子昭参与编修《太祖实录》,授职翰林院检讨,后累迁至刑部侍郎。
  胡子昭在荣县东川沟修建了一座号称有四重厅堂、48口天井的大庄院。
  朱棣上位后,胡子昭因为是方孝孺的学生,被牵连进去,拒不投降,被处斩在应天府锦衣街西市刑场,年仅41岁(虚岁)。
  临刑时,胡子昭神色不变,作诗道:“两间正气归泉壤,一点丹心在帝乡。”然后从容受刑。
  关于胡子昭临刑前的绝命诗,目前可查的还有两首。
  一是威远县小河镇响水村胡氏族谱上记载的胡子昭绝命诗:“朝鼓咚咚响,夕阳渐渐斜。皇城无鬼店,今夜宿谁家?”
  第二首是据永川人、明朝嘉靖年间御史罗廷唯写的《胡子昭传》中记载:“金声催击鼓声忙,监斩官追上法场。烙铁火烧红焰焰,钢刀磨利白芒芒。一身刑宪标冥府,九族伶丁各一乡。寄语朝中朱紫贵,铁人无泪也心伤。”


一百多年后
万历为胡子昭平反昭雪

  胡子昭一死,连累了家人和族人。
  他的妻子王氏与幼小的女儿被发配给千户喜孙为家奴;83岁的父亲胡复初被充军,81岁的母亲郭氏也跟随前往;14岁、7岁的儿子胡继、胡缜沦为匠人。
  几年后,胡缜早夭。胡继17岁时充军,23岁时被打入监狱听斩,后侥幸生还,胡子昭的血脉得以延续至今。
  万历二年(1574年)闰十二月,巴县人、大臣刘应箕为胡子昭写的《忠孝节祠记》记载,胡子昭有胡继、胡绩、胡给、胡缉等儿子。
  而据《荣县县志》记载,为了避祸,有的胡姓人改名换姓为夏姓,因为古代“胡”字与“夏”是通用的。胡子昭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叫胡金奴,被发配为官婢。永乐六年(1408年),“复其家。”
  明英宗朱祁镇天顺元年(1457年),胡金奴已经80多岁了,她向朝廷请求把父亲的骸骨归葬故里。经礼部勘合,朝廷同意了胡金奴的请求。
  胡子昭的骸骨被安葬在荣县东川沟,当地人称为阁老坟。
  清末民国时的四川大儒、蜀中五老七贤之一、荣县人赵熙,对胡金奴赞赏有加,把她与岳飞的女儿岳银瓶相提并论。
  正德八年(1513年),御史熊相在巡按四川时,冒着风险,在荣县为胡子昭修建了祠堂。嘉靖十六年(1537年),嘉州九峰书院立专祠祭祀胡子昭。20多年后,荣县曹家街又为胡子昭修建新祠,初名耿忠祠,后改名崇仁祠。
  万历二年(1574年),万历帝为胡子昭平反昭雪,决定抚恤他的子孙。经多方查找,在大足县邮亭镇找到了胡子昭的两个曾孙,把他们举为廪生。
  胡子昭被万历帝平反的当年,大足县知县康圭为胡子昭在今邮亭镇东胜村胡家湾修建忠义祠,又建衣冠冢于九龙滩。清朝时,又在大足县城城隍庙右边修建忠臣祠。
  弘光元年(1645年),南明朝廷追赠胡子昭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号“文愍”。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封前朝名臣时,赐予胡子昭谥号“节愍”。


胡子义后裔
奉胡子昭胡子义为共祖

  胡子昭的弟弟胡子义,也因被举荐为官,历任蜀王府典宝(掌管印玺事务的官职)、山东按察佥事。胡子昭死后,他弃官隐居在丹棱县民间。
  蜀王朱椿看到胡子昭一家遭受罹难后,非常同情胡家,叫胡子义剃发为僧,以躲过劫难。胡子义没有答应:“吾受吾兄之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
  胡子义化名胡子常、胡受七(又作寿七),带着胡贞(字文德)、胡鉴(字文斌,又作文彬)两个儿子,逃到离老家东川沟不远的仁寿县复立乡青狮台(今威远县小河镇新鼓村青狮台)、五斗种隐居。
  据胡氏老谱记载,胡子义隐居到青狮台后,胡复初迁回老家天堂寺。后来,胡复初从天堂寺到青狮台探望儿孙,一病不起,病逝在青狮台,葬在青狮台山前。
  如今,胡复初与夫人黄氏的合葬墓仍在,墓碑完好。墓碑为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十六日胡氏宗祠合族所立。
  青狮台胡氏一直把胡子昭、胡子义并列为直系先祖供奉,胡子义的后裔就是胡子昭的后裔。
  胡贞有胡天麒、胡天麟、胡天羽、胡天翔4个儿子,“四天”的墓在今威远县小河镇新古村上马蹬,墓完好,坟前有碑,碑文清晰可辨。
  胡鉴生有胡天智一个儿子,胡天智有胡世广、胡世干、胡世理3个儿子。
  胡世广是进士出身,曾任河北宛平县知县和湖北当阳县知县,胡世干、胡世理也是秀才。3兄弟死后,与“四天”的墓合葬在一起。
  按照支系繁衍划分,胡天麒、胡天麟、胡天羽、胡天翔的后裔被青狮台胡氏称作“长四房”,胡世广、胡世干、胡世理的后裔被称作“幺三房”。“长四房”和“幺三房”被合称为青狮台胡氏的“老七房”。
  胡世广的后裔,如今主要生活在威远县小河镇响滩;胡世干的后裔,主要生活在仁寿县复立乡青狮台山下的二房沟和仁寿县北斗镇;胡世理的后裔,主要生活在仁寿县始建镇、荣县熊家桥、龚家河和井研县九块石。
  

封面新闻记者黄勇
  特别致谢:四川蓬溪县文史专家胡传淮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