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7 要闻-
A7要闻
  • ·汽车等制造产业链已启动同城布局
  • ·建议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工意外险政策
  • ·规划不能朝令夕改 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省人大代表何建:

规划不能朝令夕改 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

何建在村委会办公室修改自己的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确立的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省人大代表、达州市渠县土溪镇万家村的村支书何建说,乡村振兴战略,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热烈拥护,也让农民朋友对农村美好前景有了盼头。但是,目前农业农村还而临着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统筹加以解决。1月28日,何建对此提出了建议。

乡村振兴规划不能朝令夕改

  “磨刀不误砍柴功。”何建认为,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精心谋划。
  但是,从他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不少地方的乡村振兴规划以及“三农”发展规划设计,都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导致力量分散、步调不一、行动盲目、落实难、效果差。主要有三个表现,一是专业规划较多,整体规划不足。二是各地市县规划脱节,有机融合不够,没有形成有机整体。三是规划不细不实,引领作用不强,笼而统之、大而化之,没有细化到乡(镇)、到村组、到产业、到项目、到措施,规划和实际“两张皮”;有的规划没有经过严格科学论证,朝令夕改,随意性大。
  为此,何建建议,由县级政府统筹制定乡村规划,与城镇规划相衔接,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全面覆盖农村。同时,应突出农业生产、农村居住、生态环境保护和农耕文明传承等功能。此外,还应推动公共服务资源覆盖农村,出台优惠政策,改善基层医疗、养老、教育条件,打造城乡联动的农村生活服务网络。

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补短板

  “经过多年努力,四川省的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脱贫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但在发掘自然资源潜力方面,还是存在许多短板。”何建认为,这些短板主要表现在:传统农业产业底子薄、基础弱、效益低、竞争力差,特色产业质量不高、水平较低、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低,新型产业起步较晚、规模小、融合度不够,对农业农村经济支撑乏力。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重点。”何建建议,要增加乡村资金投入,各级政府“三农”投入都应该重点下移到乡村,中央和省级财政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支出。
  他同时还建议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把农村土地出让金全部留在乡村,做到取之于地、用之于地。另外,要创新农业服务体系,整合科技、金融、市场等方面资源,打造一体化、开放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曾业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