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8 健康成都-
E8 健康成都 下载PDF 上一版 |
E8健康成都
  • ·多维度发力 护航居民健康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家门口稳稳的“医”靠》系列报道

多维度发力 护航居民健康

肖泽东

杨青

张体延

  

医防融合构建全周期健康管理模式
龙泉驿区龙泉平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 张体延

  在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平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场关于儿童口腔健康的“医防融合”实践正在悄然展开。从预防到诊疗、从社区到家庭,龙泉平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创新模式打破传统医疗边界,让儿童口腔健康管理更有实效。
  

关口前移 用耐心筑牢健康屏障


  “牙齿健康要像种树,根扎得深,才能长得牢。”中心儿保医生魏倩的比喻道出了“医防融合”的核心。针对托幼托育机构儿童龋齿率上升问题,健康管理员定期入园,开展刷牙小课堂、护牙小卫士等活动,用动画、儿歌教会幼儿正确刷牙,同时为教师和家长培训口腔护理技能,形成“家园共育”的预防网。
  该中心丁天皓医生的“百宝箱”里,贴纸和玩具成为了化解儿童恐惧的良药。诊疗中融入健康宣教、通过奖励玩具示范正确刷牙方法、治疗后叮嘱家长护牙细节……这种“治疗即教育”的模式,让大多数儿童主动配合复诊,真正实现医中有防、防中带医。
  

闭环管理 双向转诊提供优质服务


  记者了解到,该中心连续6年开展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为辖区三年级学生提供口腔健康讲座,开展免费口腔检查及窝沟封闭服务,累计惠及5000余名儿童。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口腔专科联盟,中心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同时,中心本部与向阳桥分中心均已开设口腔诊疗服务,让预防与治疗“零距离”。
  龙泉平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医防融合”构建全周期健康管理模式,不仅让孩子们的笑容更灿烂,更诠释了基层医疗机构“治未病、守健康”的使命担当。

打造“15分钟医疗圈”居民幸福感再升级
龙泉驿区东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 杨青

  2025年5月,成都市龙泉驿区东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强基扩能”战略为引擎,通过“聚势能、赋动能、固效能”三维驱动,将健康蓝图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民生福祉。
  中心依托华西妇儿联盟平台,打造儿科“双门诊”特色品牌。引进儿科专家团队驻点坐诊,开设儿童视力保健、口腔保健特色专科,配备视力筛查仪、牙科设备,日均接诊量较去年大幅增长。
  据悉,东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的“健康管家”服务模式,针对儿童、妇女、老年人群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构建“预防-诊疗-康复”全周期管理闭环。中心整合家庭医生、智能监测设备、社区康复资源,为辖区慢病患者建立数字化健康档案,实现“首诊在社区、保健在社区、康复在社区”目标。
  东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廉洁医院”建设为底线,推行权力、风险、监督“三张清单”将医疗采购、处方管理、服务项目等关键环节纳入监管。多次开展廉政培训,群众投诉率下降,成为全市第一批清廉样本试点单位。
  中心创新“医疗融入微网实格”治理模式,将家庭医生工作室嵌入党群服务中心、日间照料站等社区实体,形成15分钟步行就医圈。针对村卫生室,中心通过“补短板”工程派驻全科医生轮诊,新增中医理疗、心电监测等服务,乡村就诊率显著提升。对此,村民张大爷竖起了大拇指:“以前看病要花时间坐公交,现在村卫生室就能做心电图,医生还是城里来的专家,医保也能直接报销。”
  “我们通过服务创新、资源整合、监督升级三位一体改革,探索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路径。未来中心将持续努力,让更多市民享受优质便捷的健康服务。”杨青说。

探索“15分钟医养圈”破解银发经济密码
都江堰杰琳康复医院院长 肖泽东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都江堰杰琳康复医院院长肖泽东用十年时光,在社区网格中编织出一张“医养服务网”。这位深耕医疗养老领域的“守护者”带领团队走遍都江堰166个社区(村),将专业医疗与温情养老嵌入居民生活半径,打造出一个可复制的“银发港湾”样本。
  “不让老人为护理跑路。”肖泽东团队通过整合社区闲置空间,在都江堰全市打造多个“嵌入式医养服务中心”,形成覆盖社区的“15分钟服务圈”。在这里,长者能享受康复训练、慢病管理,还能通过医养直通车与三甲医院实现绿色转诊。
  记者了解到,都江堰市杰琳康复医院引入社工服务机制,为老人建立“情感档案”医务社工与老年社工联动,既提供院前筛查、院中照护、院后跟踪的闭环服务,又组织书法、戏曲等文体活动。针对低保、失能家庭,进行专项社会福利基金帮,让银龄生活既有质量更有温度。
  “我们不是在做养老,是在建一个让生命优雅谢幕的港湾。”肖泽东望向社区里笑颜绽放的银发人群,这个从社区毛细血管生长出的医养体系,正悄然重构着养老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