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2 特别报道-
E2特别报道
  • ·在探索中走向清晰的“强基层”之路
  • ·共话基层医疗 守护百姓健康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医改进行时:

在探索中走向清晰的“强基层”之路

张瑞华。

  “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群众的就医获得感方面,基层医疗仍面临哪些具体困难?关键点是什么?如何破解?”5月31日,成都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成都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张瑞华以一场主题为“在探索中走向清晰的‘强基层’之路”的精彩演讲,拉开了“医心向党·献礼百年——党建引领成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高峰论坛”序幕。

医联体建设
是推进分级诊疗的现实路径

  新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张瑞华表示,新一轮医改特别强调落实分级诊疗,“实施分级诊疗是解决医疗资源倒三角与医疗需求正三角之间的矛盾,提高医疗服务精细化,提高医疗服务系统效率的重要手段,被视为解决看病难的有效途径。”
  在张瑞华看来,切实推进分级诊疗的现实路径,就是医联体建设。她介绍说,截至2019年底,全国118个试点城市组建了607个医联体网格,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均参与了医联体构建,5519家社会办医医院加入医联体建设,较2018年末增长39.8%。
  张瑞华特别提到了成都基层分级诊疗数据,2019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16451.64万,比上年增长13.36%。其中:医院诊疗 8232.44 万人次,增长13.19%,占比50.0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7382.58万人次,增长13.49%,占比44.87%;其他医疗机构诊疗836.62万人次,增长13.90%。

配套政策
是破解难题的关键数据显示,成都正

  在走向“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镇,更多患者愿意在基层就医”的目标。
  不过,张瑞华同时也提出,“基层医疗力量在各种利好政策的激励下,从硬件设施建设到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再到家庭医生团队的建设等等,正在逐步加强,但是在基层仍然不乏‘表哥表嫂’,一些基层医生仍然停留在做表、量血压这些简单的基础工作中。”
  那么,成都基层医疗具体还面临哪些具体的困难,关键点是什么,如何破解?张瑞华首先提到了“人才”,“大医院的虹吸效应,难免造成医生、病人的双流失,对于基层医疗来说犹如釜底抽薪,因此任何硬件投入都不如人力资源的投入。”其次,医联体龙头医院、枢纽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分类指导定位与帮扶,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关键环节。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 冯浕 摄影 高永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