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5 政经课 51-
A15 政经课 51 下载PDF 下一版 上一版 |
A15政经课 51
  • ·被誉为金属之王的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被誉为金属之王的

立凤金簪。图据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商周大金面具。图据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官网

明金丝翼善冠。图据明十三陵博物馆官网

  10月23日,在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一男子在金店内展示500克的金条。 新华社发

明楼阁人物金簪图据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黄金有多“硬核”?
  自古以来,黄金一直都被用作货币、保值物及制作珠宝的材料。纵观人类历史,几乎每一种文明都曾以黄金象征权力、成就与神圣。黄金是富贵的象征,也是人们喜爱的装饰物。直至当代,人们还将黄金用于制作十分重要的物品,例如婚戒、奥运奖牌等等。黄金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让人类痴迷至今?

1黄金的“硬核”特性


  黄金,被誉为“金属之王”。在人类社会中,似乎没有其他物质能享有如此显赫而崇高的地位,这源于黄金与生俱来的四大“硬核”特性。
  首先是超强的稳定性。一部智能手机或高端电脑的内部线路会经受高温、低温、湿气以及腐蚀性污染物的考验,最需要的就是稳定。金、银、铜都是优秀的导体,但金的稳定性远胜过后两者。科学测试表明,在-55℃至200℃之间,金具有稳定的导电性。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即使黄金被熔化,它降温凝固之后仍然是纯金。正因如此,黄金被广泛用于高端电子产品。据同济大学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介绍,在我国, 一吨废旧智能手机的金含量能达到280克。
  黄金还有极佳的延展性。1克黄金可以拉长成4000米长的金丝,由1吨黄金拉成的细丝长度,可以达到从地球到月球来回5次的距离。匠人们经过拔丝、搓丝、掐丝、填丝、堆砌等一系列复杂的造型工艺,能将黄金制作成极其精巧的各类饰品。如北京明定陵出土的由金丝编织的冠饰——金丝翼善冠,以及出土于江西的明代王妃楼阁式金簪和立凤金簪,这些都是传统制金工艺的杰出代表。
  黄金具有稀缺性。据地质学界估算,地球上约有60亿吨黄金,但其中99%以上都深藏在地核与地幔中,几乎不可能露出地表。真正能够“发光”的,只是极少数的“幸运儿”,它们被火山喷发、地壳运动等地质剧变带到人类可及的地方。
  还有最后一点,黄金颜值高。
  高纯度的黄金会呈现明亮、鲜艳的金黄色,这种颜色在自然界中是绝无仅有的。在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等古代文明中,黄金都被认为与太阳和神灵有关,因此常被用来装饰神像和神庙,也被用于祭祀和陪葬。最著名的例证莫过于1925年出土的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墓葬中的黄金面具,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世纪。

2

黄金是“硬通货”


  如今,黄金的用途渗透多个领域,其优异的导电性,让它成为精密电路的关键材料;航天器上的黄金涂层,能保护宇航员免受宇宙辐射伤害;心脏手术中的镀金支架,性能更稳定……不过黄金最广泛的用途,还是跟“钱”有关。
  现在人们购买了商品,可以通过二维码、微信转账等方式支付,也能用纸币付账。古人可就没这么方便了,那怎么办?只能“以物换物”。最初人们用石头、贝壳、布等进行物品交易,随着生产发展,交易规模扩大,贝壳等用起来就不够方便了。
  于是,人们想到了用金属替代。
  黄金因其稀缺性和自身价值稳定,渐渐地在众多“竞选者”(如铜和白银)中脱颖而出,成为财富的象征。我国最早的原始黄金铸币是楚国的郢爰金版,主要用于诸侯聘享、朝贡等上层活动。
  到了现代,每当遇到如地缘冲突、经济危机等大事,人们就会转而寻求最可靠的东西来保护财富。于是,黄金就成为公认的财富“安全港”和最后支付手段。各国银行会大量储备黄金,这也是在为国家金融安全设置重要的“防火墙”。
  值得注意的是,黄金保值,却不适合“投机”。虽然历史规律告诉我们金价长期来看一直都在涨,但也经历过数次暴跌,或长达5年至10年价值波动的情况。如果你的家人也在投资黄金,记得提醒他们一定要谨慎。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马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