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字解读﹃兴隆昌盛﹄
隆昌稻田虾丰收。图据内江融媒
发布会场外展示的隆昌特产。图据四川发布
描绘产业、城建、民生发展新画卷
内江隆昌,以道兴城,因驿置县,得名便承载“兴隆昌盛”的美好寓意。这座静卧川南的小城,是成渝沿线举足轻重的陆路交通枢纽,以“川南门户”“川东大门”的地位见证着古道上的商旅繁华与时代变迁。
11月5日,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隆昌专场,中共隆昌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任伟聚焦“兴隆昌盛”存在的时代意义,用生动的解读描绘出一幅“产业隆昌、靓丽隆昌、幸福隆昌”新画卷。
产业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任伟在阐释第一个字“兴”时,便以“兴产业”破题。
发展工业,隆昌一方面抓好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让“老树”嫁接上了“新枝”。隆昌山川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结构件做到了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西南地区首条小龙虾预制菜生产线,让鲜美的“川南早”稻田虾走向全国、四季飘香。另一方面,抓好新兴产业,围绕车载屏、笔记本显示器等配套需求,着力打造成渝地区新型显示细分领域的重要一极。
深耕农业,隆昌依托川内首个以“稻渔”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力做好“中稻+再生稻”的特色文章,再生稻亩产连续6年刷新川南次适宜区最高产纪录。年产1.28万吨的稻田虾,占全省市场七分之一。
做优文旅产业,“三古之旅”串联起国内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的明清石牌坊群,神秘奇幻的“中国古堡活化石”云顶古寨,以及风光旖旎的“川南明珠”古宇湖,让隆昌处处有风景、时时可游玩。
谈及“隆”,任伟将其定义为“隆根基”,这一“根基”的核心指向城市更新与农村面貌改善。
在城市更新行动中,隆昌“里子”“面子”一起抓。整合资金13亿元,让177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惠及2.4万户居民。同时,系统改造雨污管网,整治了229处错混接点,努力让老城区告别起步早、设施差的“城市病”,隆昌也因此获评四川省级城市更新行动重点城市。
在农村,隆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发动全民参与农村面貌改善行动,改造了5万多户农房、将近500个聚居点,拆除了上千处危房违建和废弃棚舍。创新“拆旧留权”,建起了近7500个“微田园”。针对农村群众关心的用水问题,隆昌整合16个乡镇水厂实现县域供水一体化运营,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95%,中心镇周边村落供水稳定性达100%,群众喝上了更稳定、更干净的自来水。
对于“昌”字,任伟紧扣教育、医疗两大核心民生领域,将其内涵明确概括为“昌民生”。
对于教育,隆昌聚力“优质均衡”,努力办好家门口的教育,让隆昌子女不远走他乡求学。近三年,隆昌市投入经费超23亿元,依托全省首批示范高中隆昌一中构建“小初高”贯通培养体系,携手成渝名校共建教育共同体。
聚焦“健康守护”,隆昌推动医疗强市建设,组建隆昌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两大医共体集团,有序推进医疗次中心梯次建设,加快打通县域医疗信息“孤岛”,构建覆盖城乡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
最后一个字“盛”,任伟解释为“盛气象”。作为全省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试点”,隆昌聚焦区域协同和营商环境双轮驱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同方面,创新建立川渝毗邻协同机制,通过共建园区、要素跨区域流动、社保医疗跨省通办等27项省级赋权,打造一体化样板。
营商环境方面,推行“拿地即开工”“企业开办一件事”极简审批,开办压缩到半天,项目最快6个月达产;实施“企业宁静日”“首违不罚”柔性监管,企业获得感持续提升。
发布会结束后,任伟化身“文旅推荐官”,来到会场外隆昌特产展示区,详细介绍隆昌陶的发展历史和传承现状,邀约媒体记者到隆昌走一走、看一看,共享隆昌发展成果。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黄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