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0 天下-
A10天下
  • ·统一必胜,“台独”必亡
  • ·小心山寨订票APP陷阱
  • ·如何替行动不便老人用医保开药?
  • ·男子喝3斤白酒智驾20公里被判拘役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男子喝3斤白酒智驾20公里被判拘役

  据央视《社会与法》栏目10月7日报道,今年5月31日晚,浙江杭州高速公路交警通过监控发现,一辆新能源汽车开着双闪灯停在杭州的一条高速公路行车道上。民警赶到现场,车内男子姜某告诉交警,他连续喝了两场酒,一共约3斤白酒。回家途中,打算试试他新购买车辆的智能驾驶水平,之后因酒后困倦而慢慢失去意识后入睡,双手脱离了方向盘,激活了车辆的安全机制,车辆行驶了20公里后逐渐减速并最终停下。最终,姜某被法院判处拘役一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该案曝光后,引发热议,相关话题热搜第一。
  记者梳理发现,全国各地已有多起酒后使用智能驾驶的醉驾案例。
  今年8月22日,浙江海宁市,倪某在酒后使用“辅助驾驶”模式后呼呼大睡,因达醉酒驾驶机动车标准,涉嫌危险驾驶罪被依法刑事拘留,吊销驾驶证,且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
  另据浙江法制报报道,今年5月6日,浙江嘉兴市,宋某在查酒驾过程中被发现,“车子绑定我的手机,只要靠近就会自动启动,因为是一点点路,我就觉得没关系……”宋某交代。经抽血检测,宋某血液中酒精含量达106mg/100ml,涉嫌危险驾驶罪。
  酒后使用“智能驾驶”是否违法?人与机器的责任应当如何划分?现行法律法规是否适用于未来驾驶场景?
  曾推动“醉驾入刑”的四川鼎立律师事务所主任施杰律师认为,“现行法律制度首先明确驾驶机动车的驾驶主体,责任主体仍然是‘自然人’,而非机器。”因此会按照现行相关法规进行处罚。
  “智驾”并非“代驾”,“技术在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各种‘智驾神器’,但所有的辅助手段仅仅是辅助驾驶者,并不是替代。”施杰表示,对于“智能驾驶”的使用规范,必将成为讨论的焦点,也将面临与其相匹配的法律制度的变革。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