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7 四川-
A7四川
  • ·平时几乎不喝酒 吐掉的比喝下的多
  • ·盐边傈僳族服饰亮相中法时装周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95后”品酒师亦阳:

平时几乎不喝酒 吐掉的比喝下的多

亦阳正在品酒。受访者供图


  所谓品酒师,是指应用感官品评技术,评价酒体质量,指导酿酒工艺、贮存和勾调,进行酒体设计和新产品开发的人员。他们平均每年要品尝3000多种新酒,脑子里储存10000种以上的味道。“95后”宜宾小伙亦阳(化名)就是其中一员,毕业于四川轻化工大学食品工程酿酒专业的他,如今在一家白酒企业从事生产管理工作。
  品酒师一定都是“千杯不倒”吗?品酒师天天都在喝酒?“并不是。”亦阳告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这是大众对这个行业的刻板印象。其实,品酒不只是一门技艺,更多是对心性的磨炼,成为品酒师,“能喝”也并非首要条件。
  

学会品酒是必修课要能辨别香型、工艺和酒龄

  “家里的人都在酒厂工作,待遇感觉也不错。”谈及选择酿酒专业的初衷,亦阳坦言是出于家传渊源与行业前景的双重考量。
  1996年出生的亦阳从小在酒香中长大,对白酒行业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进入大学时,他选择了在当时不算热门的食品工程酿酒方向,并坚定地在这一专业中钻研精进。“本科四年,硕士三年,现在工作快四年了,算下来也十多年了。”他笑着说。
  “我们学的不只是酿酒,还有品酒。”亦阳介绍,品酒是酿酒专业的必修课,除了白酒,葡萄酒、啤酒等各种酒都要品。尤其是白酒,要能分辨各种香型、工艺,甚至酒龄。
  回忆起大学时期参加的“品酒大赛”,亦阳语气中仍带着兴奋。“那时候觉得自己很有天赋,结果去比赛才发现,天外有天。”他描述当时的情景,“有些人真的很敏锐,很细微的味道都能闻出来。”正是这种对专业的热爱,推动他一路从本科读到硕士,并在毕业后选择留在成都一家酒企工作。

时刻保持感官灵敏度品酒师平时几乎不喝酒

  “品酒师身上不能有香水、护手霜等味道,任何外来气味都会干扰嗅觉。”亦阳介绍,品酒时心情要轻松平静,不能刚跑完步或情绪激动时来品酒。因为品酒是一个需要充分调动感官的技能,任何一个细节都会影响对酒的精准评价。
  他介绍标准的品酒流程:先看酒的颜色,通过观色就能确定很多信息。然后嗅闻酒香,确定以后,会写一个感官评语,然后才开始入口品尝。
  亦阳特别强调,“很多人觉得品酒就是要喝很多酒,其实不会。”一般品酒只需品尝0.5毫升至1毫升的量,感受酒在口腔和鼻腔里面扩散的味道。“如果你不需要确定这款酒的具体风格和后味的话,一般是不会咽下去的,尝完就吐掉了,否则一天品几百杯酒早就醉了。”中国白酒有12种香型,工艺更是不计其数,品酒师却需要在这小小的一口中,分辨出其香型、工艺、酒厂和年份等信息,十分考验感官灵敏度和记忆力。
  令人意外的是,这位每天与酒打交道的品酒师,日常生活中却几乎不喝酒。“大部分品酒师平时是不喝酒的。”他说,长期喝酒,酒精对感官的刺激度会增加,灵敏度就会下降,那就离被行业淘汰不远了。
  为了保持嗅觉与味觉的敏锐,亦阳有着严格的生活规律。在品酒期间,他不食用辛辣、生冷食品,同时还坚持运动。
  品酒师对身体素质也有一定要求,他打趣道:“鼻炎患者基本上跟这个行业就无缘了,因为一闻得久,鼻炎就会发作。”

  品酒可以涵养心性白酒行业可能“低度化”

  在亦阳看来,品酒的魅力在于能够涵养心性,让自己平静下来。“能在一口酒里读懂它所有的秘密,这种感觉让我很享受。”
  谈及行业创新,他预测未来白酒将向“自动化”与“低度化”发展。白酒行业要靠天时地利人和,很依赖于天气等因素,所以未来或许会走向自动化。同时,他观察到市场的新变化:“年轻人对高度酒的接受度不高,所以现在很多酒厂都在推29度到45度的低度酒。”
  亦阳希望有更多人报考这个专业,因为前景远比想象中的广阔。他建议,在职业规划方面,可以选择生产管理、工艺制定、质量检测、藏品和酒体设计等岗位。
  不仅如此,品酒师也能评定相关职业技能等级。“它分为两块,一个是国家认定的品酒师等级,分为一到四级,一级品酒师最高,二级以上退休后还能享受国家人才补贴。其次就是行业认定的评委,包括省级和国家级评委。”亦阳目前是四川省白酒评委,持有三级品酒师证书。
  关于行业收入情况,他虽未透露具体数字,但肯定地表示:“在食品行业里相当有竞争力”。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赵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