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2 要闻-
A2要闻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 ·守护“盘中餐”!又一批食品安全新国标亮相
  • ·从六大关键词看四川建设西部创新高地“成绩单”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举行

从六大关键词看四川建设西部创新高地“成绩单”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边雪)研发经费投入15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倍、10个国家大科学装置集群发展……“十四五”时期,四川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9月25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科技厅厅长路松明从综合能力、创新平台、技术攻关、创新主体、人才高地、区域协同六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四川“十四五”时期建设西部地区创新高地主要成就。
  在综合能力方面,“十四五”期间,四川实现了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双增长。“全省研发经费投入预计达到1500亿元左右,比2020年增长40%以上,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预计可达6.5%。”路松明说。同时,四川高校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2024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四川14所高校138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2所高校6个学科位列全球TOP10。
  在创新平台方面,“十四五”以来,四川加速集聚国家级创新资源。在川国家级创新平台增至205个,包括西部唯一的国家实验室、28个全国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创新中心在内,形成了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全链条创新平台体系。
  大科学装置集群发展,是四川科技创新的一大亮点。四川加快建设的10个国家大科学装置中,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取得多项突破性科学发现、跻身世界一流,“中国环流器”系列装置创造多项运行纪录。
  在技术攻关方面,“十四五”以来,四川围绕国家所需,实施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在多个战略领域取得标志性成果。在航空航天领域,四川圆满完成嫦娥六号、天问一号、北斗三号等国家重大工程的配套任务,全球首颗AI大模型科学卫星发射,歼-20、翼龙无人机等“四川造”大国重器闪耀世界。
  在创新主体方面,四川创新主体队伍在“十四五”期间迅速壮大。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万家,是2020年的2.4倍;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样大幅增长,达到2.4万家,成为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在人才高地方面,“十四五”以来,四川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依托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集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在川两院院士达到67人,研发人员突破40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达到454万人。
  在区域协同方面,四川与重庆共建西部科学城,连续举办两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共建川渝联合重点实验室11个,实施川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项目257项,整合共用大型仪器设备1.4万台(套),共同打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