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5 要闻-
A5要闻
  • ·二十九日,霍巍教授开启“遗产保护”季首场讲座
  • ·三苏打卡巴蜀时怎么发朋友圈?
  • ·招标公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做客四川天府新区第四中学

二十九日,霍巍教授开启“遗产保护”季首场讲座

  四川是名副其实的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在长江上游地区文明进程、构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多民族文化交往交融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四川地域广阔,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同时也对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9月29日上午10点,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术院长霍巍将做客2025名人大讲堂,在四川天府新区第四中学开启“遗产保护”季首场讲座。届时,他将以《讲好文化遗产的中国故事四川篇章》为题,揭示四川文化遗产背后承载的中华文明基因。

四川丰富的文化遗产
是中华文明向心力的重要见证

  “四川是一个文化遗产大省,有非常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尤其在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具有科学、艺术、文物价值的遗产有着相当丰富的门类,四川都留下了很多能够反映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文物。”霍巍教授介绍,从远古石器时代的原始文化遗存,到青铜时代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金沙遗址,再到秦汉时期见证国家统一进程的文物瑰宝,四川的文化遗产如同一条连贯的历史长河,清晰映射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轨迹。
  霍巍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考古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汉唐考古、西南考古、文物学与艺术史、中外文化交流等。代表著作有《青藏高原考古研究》《西南考古与中华文明》《吐蕃时代考古新发现》等,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在他看来,四川文化遗产的价值远不止于“古老”,更在于其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诠释。“四川地区不同时代的丰富的文化遗产,能够清晰说明四川如何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这是中华文明向心力的重要见证。”
  霍巍介绍,随着历史变迁,佛教文化传入四川,与本土道教文化交融共生,造就了四川丰富的石窟寺遗存。同时,四川作为藏羌彝民族走廊的核心区域,藏、羌、彝等多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建筑风格、生活智慧在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相互碰撞、彼此借鉴,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图景,也充分反映出四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这条主线。

让青少年熟悉文化遗产
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继承者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巴山蜀水’正是以四川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地区。在讲好中华故事的时代背景下,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缺一不可,而四川作为长江上游文明的核心承载地,其文化遗产不仅是四川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之一。”霍巍说,选择这一角度为切入点进行主题讲座,既是为了挖掘四川文化遗产的深层价值,也是为了通过具体的文物与历史,让广大观众真切理解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深刻内涵,展现四川在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贡献。
  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霍巍结合自身长期研究经验,分享他对遗产保护的思考与建议。“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具有不可替代、不可再造的特点。所以我们要世世代代让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遗存下来,发挥它的作用,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认识中华文明,留下最宝贵的实物资料。”
  他也希望通过此次讲座,让更多年轻人“热爱中华文化,知道中华文化由什么元素构成。通过文物我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的这种文化魅力、审美价值、科学内涵,让我们的青少年从小熟悉文化遗产知识,以此增强文化自信,努力学习中华文化,做中华文化优秀的传播者、继承者”。
  2025名人大讲堂还将通过封面新闻客户端、封面新闻官方微博、四川观察、川观新闻、四川发布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线上线下的观众可以跟随霍巍教授一同深入探讨遗产保护与文化价值,领略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荀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