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艺体中学高2024届17班杨利福
这是一个寂静的夜晚,我依旧在画纸上画着……
双手被黑色的画笔蕴染,几乎是每一个美术生所不能避免的。这是一位美术生的标志,是完成一幅作品的代价之一,是我们生活的常态。我要完成一幅完美的作品。可这容易吗?说容易也不容易。说容易不过是要做完削笔、画、检查这三个步骤罢了;说不容易是作画看似简单也不简单。
那天很冷,晚上10点晚自习后我回到寝室,抽出画板拖出凳子坐下,左脚勾过垃圾桶,左手拿笔,右手拿刀,开始削笔。“呲呲”,这是刀刮炭笔的声音。随着声音越变越尖,笔也变得越来越细。削下的炭灰正自由地四处飘荡,落在脚上、裤子上,然而手上却是最多的,可能它们想助我一臂之力吧。我左手压纸,右手握笔,用心绘着一幅画。
夜渐渐地深了,室友都入睡了,寂静的夜不由让我想起“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的车胤。古人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亮书本,和这相比,我的挑灯夜战又算得了什么呢?
于是我又满怀信心地继续作画,手指开始酸痛,眼睛也红得难以睁开。我想投身温暖的被窝,准备放弃时,我望着这双漆黑的手沉思起来,你为了什么才熬这难熬的夜?不就是为了摘取成功的硕果吗?我发呆深思了10多分钟,随后室友的一声哈欠将我唤醒。有个室友起来上洗手间,他揉揉眼睛说:“这么晚了你还不睡,为了一幅画不至于这样吧?再说了,你看你那双黑成炭的手,你确定不洗洗?”我笑着回他:“还早着呢!这双手虽然黑,但它是我的工具,是让我坚持奋斗的明灯啊!”
终于画完了这幅画,我撑着腰说道:“成了!成了!”然后枕着这双漆黑的手睡着了,醒来发现脸上多了个大黑印子,不觉一笑,想必这就是所谓成功的烙印吧。
本文以“漆黑的手”为线索,贯穿全文,既写实又象征,结构清晰,情感真挚。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心理刻画和环境烘托,生动再现了一个美术生深夜作画的场景,语言流畅自然,富有感染力。文中引用古诗文,增强了文化底蕴;对话部分真实自然,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坚持与付出终将迎来成功的喜悦。结尾以“成功的烙印”收束全文,含蓄隽永,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