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5 四川-
A5四川
  • ·小时候溺水被人救 如今救人是“报恩”
  • ·一个时尚美术生埋头十八年只为修古籍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省级非遗四川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石玉:

一个时尚美术生埋头十八年只为修古籍

吴石玉在工作中。

  

七夕晒书,与古籍浪漫相会
残卷重生录·开栏语

  每一页泛黄的纸张,都是时光的切片;每一处虫蛀的痕迹,都是历史的车辙。古籍修复师们伏案于灯下,以指尖丈量文明的厚重,用匠心缝合时间的伤痕。他们与时间赛跑,也让残卷重生——将破碎的纸页拼回原初的形状,让湮没的文字重新呼吸。
  而这份对古籍的守护,早在千年前便已染上浪漫的色彩。
  东汉崔 在《四民月令》中写道:“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于是我们看见这样的画面:夏秋之交,阳光澄澈,古人将书卷铺陈于院中,任清风翻页,让日光驱蠹。
  七夕不仅是乞巧的佳节,也是书香与天光相会的节日——古人以最温柔的方式,从时光中打捞文明的密码。
  从古人七夕晒书,到今日古籍修复,科技进步延长了古籍的寿命,但从古至今的工匠之心从未改变。
  8月29日,七夕节,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推出“残卷重生录——聚焦古籍修复师”系列报道,让我们一同走进古籍修复师的日常,聆听古籍修复师的匠心,体悟现代科技的力量,见证残卷重生的传奇。
  印象中,文物工作者大多严肃沉稳,风格时尚的吴石玉因此自我调侃“看起来不太像大众印象中的古籍修复师”。可正是这位看似“不搭调”的从业者,深耕古籍修复领域十八年,让近万叶古籍、书画起死回生。
  今年,吴石玉获评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四川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这位外型亮眼的“文物医生”,一边用指尖延续文物生命,一边通过自媒体账号“修仙女的小古书”向公众展示古籍修复工作的神秘与美妙。
  “七夕”前夕,吴石玉向记者分享了她与古籍修复工作的缘分。

与古籍结缘 练就“慢、静、等”修复心经


  作为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吴石玉在杜甫草堂边长大,母亲从事文化工作,耳濡目染下,她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从小学习美术的吴石玉,在大学时选择了设计专业,毕业后进入四川省图书馆,成为一名古籍修复师。“大众一般以为,修复是在补破洞,但在修复前后会有一些准备,比如修复用纸要跟原书页的纸张颜色相匹配,这就需要运用到美术功底。”吴石玉说,她的专业在古籍修复中发挥了价值。
  吴石玉本以为,新人要先拿样书练练手,但师承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古籍修复专家袁东珏,甫一入行,她就拿到了真正的古籍:一部清代晚期刻本。“师父是想培养我们的爱心,郑重对待每一本古籍。”吴石玉说。
  第一次修复,预想中的意外接踵而至:沾水而化的纸张紧贴桌面了,怎么办?因前人修复后,书页已经无法打开,是硬拆还是有其他方法?
  吴石玉很急,但师父让她别急,“师父说,你软它就硬,你硬它就软。沾水的纸,用工具轻轻吸走水分,风干后就能揭起。粘连的书页,用水轻柔化开,也能轻松分离。”而这“慢、静、等”三个字,也成了她铭记至今的古籍修复心法。

修书小仙女 用自媒体记录千年手艺


  2019年,一个自媒体账号悄然诞生。视频中,吴石玉稳坐修复台前,清洁、滴补、控水,每一步都精准展示古籍修复的专业。
  这是吴石玉想做且一直在做的事情:向网友科普真正的古籍修复。
  “闲时刷视频发现,很多所谓的古籍修复,专业性并不强,甚至在对文物进行破坏。”吴石玉心想,其他人能拍,那自己为何不能?说干就干,于是,她注册了“修仙女的小古书”账号,并发布了第一条视频。
  自媒体账号,是她传播古籍修复的重要工具。能处理好很多别人处理不好的古籍,这种自信来自于吴石玉日积月累的经验和技艺磨练。她敢于在网上打破网友的“刻板印象”,证明时尚靓丽的形象和专业技术过硬,并不冲突。
  令吴石玉没想到的是,这个她心中的冷门专业,居然得到网友的热情关注,“这让我发现这项工作更多的意义。”

七夕晒书忙:传承古籍修复需要新力量


  作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是吴石玉的职责所在。截至目前,全国古籍修复人才从不足百人增加到上千人,但相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待修复古籍而言,还是捉襟见肘。
  如何更好推广古籍修复,吸引更多人才加入?除了网络科普,线下的活动吴石玉也没闲着。双胞胎女儿还在幼儿园时,她便走进校园,为孩子们开设古籍修复科普小课堂。“她们上了小学,还很自豪地给同学们介绍,我的妈妈是‘书医生’,是修复古籍的,我也应邀去给大一点的孩子们讲授古籍修复。”吴石玉笑着回忆。
  线上的趣味传播,线下的科普活动,让吴石玉斗志满满,“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她说。只有吸引更多人对古籍修复产生兴趣,才能为这个行业带来新生力量。
  又是一年晒书日,吴石玉也准备参与到“晒书节”宣传中。
  “传统的七夕晒书,与我们现在古籍保护提出的‘预防性保护’不谋而合。”吴石玉说,现在她要做的,除了修复古籍,就是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古籍保护利用和优秀文化传承弘扬中来。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刘叶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