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暖阳倾洒,豆香飘散。
我的邻居是位年过半百的大伯,退休之后在小区楼下经营着一家豆浆店。天未亮他便佝偻着背磨豆子,石墨转动的“吱呀”声与豆香交织,成了清晨最动人的乐章。每次路过他店时,我常会驻足买一碗热豆浆。乳白的浆液滑入喉间,疲惫便如晨雾般消散,只余满心温热。
当暖阳爬上窗棂,那浓厚的豆香便悄无声息地溜出房门,穿过人群,直钻进我的鼻腔,将我从惺忪睡意中唤醒。我急忙起床,忍不住喊:“妈,给我钱,我去买大伯的豆浆。”
那日我去得早,店里空无一人,大伯正弯着腰搅拌豆浆,正在他转身拿碗时,忽然“咚”的一声,豆浆锅边的抹布不慎滑落,“糟了!”大伯抄起筷子就去捞,可抹布早已被那白花花的豆浆吞食,沉在锅底。我看着大伯拿着筷子怔怔地立着,盯着豆浆锅,一句话也没有说。
这时,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买豆浆,手里拿着1块钱递给大伯。可大伯却说:“孩子回家吧,今天不卖豆浆了。”那个男孩踮脚望着锅里翻腾的豆浆,虽心存疑惑,但也只能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男孩走后,我忍不住问:“大伯怎么不卖了呢?”“你没看见有块抹布掉下去了吗?这还怎么卖呀?”我无所谓地摆摆手:“怕什么?反正又没旁人看见,做了一早上难道要因一块抹布而功亏一篑吗?”大伯又愣住了,叹了口气,转身将豆浆倒掉。
“哗—”
他扭头低声对我说:“怕自己的良心。”
那一刻,豆浆的香气似乎有了新的含义,它不再只是食物的芬芳,还是大伯坚守的诚信——如豆香般纯净,不掺一丝杂质。我这才明白诚信并非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平凡生活中一次次的选择:是倒掉豆浆的果断,是拒绝诱惑的坦然,更是“不愧于人,不畏于天”的初心。
清晨,有缕缕薄雾,有袅袅炊烟,还有淡淡豆香。
本文选材于日常生活,却以小见大,通过“一块抹布掉进豆浆”的小事件,深刻展现了“诚信”这一主题。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描写与感官语言,营造出浓郁的氛围,使读者如临其境。结构上层层推进,从豆香到人香,从物到心,自然流畅。结尾处点题精准,哲理与情感并重,是一篇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优秀作文。若能再加强对人物神态、心理的细微刻画,文章将更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