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解读“支持成都加快高质量发展﹄
成都天府立交桥。新华社发
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加快建设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陈彦霏)日前,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成都做优做强极核功能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更好解读政策内容,6月27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支持成都加快高质量发展有关政策情况”新闻发布会。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意见》分五个部分,按照“三中心一基地”功能定位和建设美丽宜居幸福城市布局,提出15条政策措施。
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方面,《意见》包含全方位扩大内需、提升高端资源要素配置能力、提升辐射周边带动全域能力3个方面政策,着力增强经济增长动能,不断提升区域发展辐射带动能力。
加快建设西部科技创新中心,《意见》包括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3个方面政策,着力提升新质资源集聚转化能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技术应用功能,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方面,《意见》包括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强高能级开放平台、积极稳外贸稳外资3个方面政策,着力提升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带动西部对外开放能力,强化门户枢纽功能,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方面,《意见》包括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设特色化专业化产业园区3个方面政策,着力提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协作。
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幸福城市方面,《意见》包括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探索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3个方面政策,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川大力支持成都市打造西部经济中心已经十多年,且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下一步成都如何把握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的重点路径?在6月27日举行的“支持成都加快高质量发展有关政策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代永波对此问题作出解答。
代永波表示,“三中心一基地”是国家从优化经济地理格局出发,赋予成都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其中“西部经济中心”是核心支撑,要求强化经济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接下来,将支持成都着力练好两项“基本功”,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建成资源配置能力更强、整体经济效率更高的西部经济中心,更好发挥带动全省、辐射西部、服务全国的作用。
一方面,更加注重夯实“内功”,增强内生驱动力。《意见》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力促进消费扩容增质,持续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擦亮“三城三都”金字招牌,大力发展赛事经济、演艺经济、夜间经济、休闲康养等服务消费,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加快建设国际化便利化消费环境和服务体系,更好释放本地消费、吸引外来消费。二是加力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精心谋划实施一批有根产业、有效投资、有税源的重大项目,争取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领域重大项目布局,加快推进市域铁路公交化运营改造、天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强化资金保障。三是赋能放权先行先试,用好用活改革“关键一招”,在金融创新、营商环境优化、人才吸引集聚等方面推出一批务实的改革举措,集中力量解决一批影响消费提振、项目投资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症结,提升高端资源要素配置能力。
另一方面,更加注重拓展“外功”,增强辐射带动力。成都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自身能级提升,还要引领带动省内各市(州)整体发展、共同繁荣。
一是带动成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编制新一轮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作配套等,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高能级产业生态圈和公共服务均衡共享优质生活圈。
二是带动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强化成德绵产业联动,支持探索“总部+基地”“设计+转化”等区域利益分享机制,更好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三是带动五区共兴发展,支持其他市(州)共享利用成都资源环境,通过共建“飞地园区”、对口支援等方式,推动产业布局协同、科技创新协同、基础设施协同等,促进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陈彦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