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通江一博主双语推介家乡“火了”
苟平在通江银耳博物馆用双语介绍通江银耳。 视频截图
“Tremella in the world is mainly from China,Tremella in China is mainly from Tongjiang.(世界银耳在中国,中国银耳在通江。)”
“Families welcome to my live stream捡火巴和, tremella here 一抹多.(家人们,欢迎来到我们直播间捡火巴和<四川方言:捡便宜>,这里的银耳一抹多<四川方言:非常多>。)”
近日,社交平台上,一位“双语”博主“出圈”。他用英语和四川话“双语”为巴中市通江银耳、火米糖、夜市等“代言”,网友直言“通江也走向了国际化”。
5月17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联系上该博主苟平,他是地道的通江人。“在通江生活了三十多年,想让家乡被更多人知道。”
37岁的苟平是培训机构的英语老师,“学的是商务英语,毕业后做过一年的外贸工作,后来一直在培训机构教英语。”苟平说,自己英语过了专业八级,但流利的口语还是需要平时练习,“把发音练好,平时授课前需要熟读资料,而且自己也比较喜欢看英文电影,因此,口语正常的交流是没有问题的。”他说。
视频中,苟平自信而流利地用英文介绍通江银耳的各种吃法、展示通江夜市的魅力、“安利”通江特色火米糖。“拍视频前会把文案写一遍,想一些顺口、押韵的文案,比如walk by,pass by,chance never comes back(走过路过机会不要错过),拍视频的时候就脱口而出,不需要提词器。”
这些视频是苟平在日常教学外用零碎时间拍摄的。“没有任何合作,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家乡的好东西。”苟平说,在通江,不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其所在的培训班,也有不少小孩属于留守儿童,“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人知道通江银耳,更多人回来种植银耳,这样留守儿童也会少一些。”
除了通江银耳,苟平之后也计划着拍摄视频介绍家乡的诺水河风景区,“希望更多人了解通江、爱上通江,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吴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