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3 少年派-
A13少年派
  • ·蒲公英竟然能防水?小朋友快回家做做实验吧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蒲公英竟然能防水?小朋友快回家做做实验吧

2018年4月12日,河北省磁县讲武城镇八里冢村农民在采收蒲公英花。

蒲公英入水实验。据央视新闻

2024年4月13日,在山东省邹平市西董街道,成熟的蒲公英种子借风的力量离开“母体”,撑“伞”踏上生命之旅。

  最近,网络上有一则视频很火。有网友摘来一朵蒲公英,并把它整个放入装满水的盆子里,神奇的是,再从水中取出时,蒲公英竟然没有被水浸湿,仍然保持着干燥。这是不是很神奇呢?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蒲公英。它真的能防水吗?小小的蒲公英,又是怎么做到轻盈地飞起来扩散种子的呢?

1

蒲公英为啥能防水?原来秘密在绒毛上

  蒲公英,是一种随处可见的植物,夏天,它们会开出许多黄色的小花,开花后,每朵小花都会结出许多又轻又小的果实,每个果实的顶端都长着一簇白色绒毛,聚在一起,就形成毛茸茸的“果球”。
  把蒲公英放入水中,其绒毛抱成一团,缩成球状,拿出水面时,绒毛会一点点放开,与水脱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的绒毛具有疏水性,再加之水的表面张力,当蒲公英放进水里时,小绒毛将其外部的水撑住,形成保护膜。
  什么是“疏水性”呢?科学家们通过显微镜观察到,蒲公英的每一根绒毛上都有小的突起,就是因为这些微小的微米级纳米的结构使得这些绒毛具有疏水性。蒲公英的绒毛是毛刺状的,当浸入水中时,会撑起一片防水罩。这件“绒毛雨披”,就是蒲公英“沾水不湿”的奥秘。

2

蒲公英种子如何飞行?冠毛+涡环帮其扩散

  蒲公英的种子可以在风中飞行超过一公里的距离。那么,它们究竟是怎样飞行的呢?根据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植物科学论文,科学家通过研究种子飞行背后的物理机制,发现了一种新型流体行为,并揭示了一直不为人知的蒲公英种子的飞行机制。
  蒲公英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它们会利用小绒球来帮助种子飞行扩散,冠毛会延缓种子的降落,使种子飞行的距离超过水平风吹送的距离,冠毛或许还可以影响种子降落的方向。
  科学家在研究中还发现了一个稳定的气泡——涡环,它与种子本体分离,但稳定地保持在冠毛下部固定距离的位置。研究团队认为,正是这一原理,使得蒲公英能更有效地扩散轻盈的种子。
  后来,人们还运用这一机制来设计微型空中无人机,这样的无人机不用供电,可以用来监测空气污染,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知道多一点
蒲公英防水实验注意事项

  小朋友如果要回家做蒲公英防水实验,一定要记住这些注意事项:
  1.要保证蒲公英的绒毛是非常完整的,形成一个球状,如果是一个脱落一部分的蒲公英球的话,就无法保证实验中的防水性。
  2.在操作过程中,蒲公英接触了水面会有一个力的存在,这个力作用在蒲公英的绒毛上,就会导致它的绒毛脱落。特别是过于成熟的蒲公英,本身绒毛与植物的黏连就非常弱,一个微小的力就会导致绒毛散落,这样的话,也有可能导致实验失败。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 综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微信公众号、科技日报等
  图片除署名外据新华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