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新建成的广安建川博物馆
川剧博物馆入口大厅的川剧人物雕塑群像。 曾业 摄
你看过什么样的展?若走进一条老街,就能“解锁”老课本、川剧、连环画、搪瓷和科技9D体验的“穿越剧本”,你会心动吗?
4月29日,坐落在小平故里广安的广安建川博物馆聚落正式开放。这是继成都安仁建川博物馆、重庆建川博物馆、西昌建川电影博物馆、重庆建川海疆博物馆之后,非国有博物馆先行者四川建川博物馆,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的又一全新文博项目。
这一次,建川博物馆将讲述怎样的广安故事?4月27日至28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提前实地探访。
4月27日,广安协兴老街街口的黄桷树下,三三两两的村民围坐。老树焕新芽,生机盎然。五米外,现代风格的“广安建川博物馆聚落”建筑群,是乡亲们津津乐道的“新宠”。
“老吴,你穿这身工作服像换了个人!”53岁的吴元明从游客中心走来,乡亲们都盯着他的军绿色斜挎包看。包里20多把钥匙叮当作响,那是广安建川博物馆聚落10个展馆的大门钥匙。
作为土生土长的协兴人,吴元明曾在场镇中心开服装店。2024年8月,吴元明主动上门“求职”,成为了广安建川博物馆的“001号”秩序员。
“我从小在这里长大,如今的发展,简直翻天覆地。”吴元明说,小时候读书不多,这让他对文化知识格外敬重。
现在,每天早上7点过到达,8点开始打开每个展馆的大门,交接给驻馆秩序员后,他就挎着钥匙背包,四处巡逻,晚上六七点再挨个锁门。
从服装店老板,转身成为博物馆“秩序员”,吴元明笑称自己“五十多岁,正是闯的年纪”。
黑西裤、白衬衣、蓝色工作吊牌,是广安建川博物馆聚落党建指挥员刘伯清,行走博物馆的穿搭装扮。他原来曾当过当地宣传部副部长、文旅局局长。2023年,他被抽调至广安建川博物馆聚落协助工作,成了文博系统新收的一名“大龄学徒”。
“正好圆了我博物馆之梦!”在刘伯清2月至3月的述职报告中,他反复提到“文博圆梦”。
这“圆梦剧本”,并不好拿。建馆后续工作推进、展馆布展前期协调,广安元素入馆、川剧在广安如何呈现、协兴史迹资料收集补充……琐事繁多,刘伯清干劲十足、不亦乐乎。
刘伯清说,在他眼中,10个博物展馆落地广安,是协兴老街道乃至整个广安的“文旅新剧本”。
“仿佛开启不同的穿越剧本”,这是观众留言本上试运行期间参观者的留言。
若将打捞一段历史比喻为“拿到一个剧本”,那么在广安建川博物馆聚落,一次性就可以解锁10种“历史穿越剧本”。并且这剧本还是当下最火的“川渝味剧本”。
“老课本博物馆”,从古代书院读本到扫盲识字教材,从第一套人教版通用读物到“八套半”课本,将历代学子的求学之路娓娓道来。
“搪瓷博物馆”,居家脸盆三件套、婚庆嫁娶八大样、工业生产“高精尖”,让大家一站式感受搪瓷的“多功能属性”。
还有“川剧博物馆”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活态”传承,“飞越巴蜀9D体验馆”和“镜界体验馆”的前沿科技等等,通过虚实交织的沉浸叙事,带领大家在每一个“穿越剧本”中当“主角”,真切感知时代变迁。
漫步协兴老街,穿越生活变迁,10大展馆以光影镌刻时代记忆,23个历史名人雕塑伫立街头巷尾……当目光看向这些承载历史岁月的物品,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参观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
放眼周边,修建一新的协兴老街、正在打造的法国主题二期和民宿区,蓄势待发。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谢杰 刘彦君 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