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5月1日起施行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 杨澜)“今天,我们在四川旅游学院烹饪与食品实验管理中心,在川菜技艺传承和创新孵化的灶台案板前,举行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法规专场新闻发布会——《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专场新闻发布会。”4月29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在“厨房”里举行的发布会开启。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全晓锋主持会议。
鲜香麻辣、琳琅满目、老少皆宜……提起这些词语,你会想起什么?川菜,作为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凭借“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特色,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一席。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一流传、发展了几千年的传统菜系及其文化?四川给出的答案是给予最强的法治保障。
为川菜立法,其背景如何?在发布会上,省人大常委会经济委副主任委员陈贵林介绍,四川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川菜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政策措施存在阶段性、零散性特点,川菜发展也面临龙头企业培育不足、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等关键问题,确有必要通过地方立法强化川菜发展法治保障。《条例》的出台,对推动川菜高质量发展,对传承川菜技艺、弘扬川菜文化、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助推消费扩大升级、促进就业创业、推进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
《条例》不设章节,共29条。主要内容为着力促进川菜产业发展、注重推动区域协作和川菜国际化、加强川菜文化传承和弘扬、优化人才培育和创新发展等。
“川菜的差异化优势在于大众餐饮与精致餐饮并进,烟火气和国际范并存,可以满足不同口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多元需求。未来,不仅要推动川菜‘走出去’,还要把境外川菜从业人员‘请进来’,加速推动川菜‘出海’。”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尹奇志表示,此外,《条例》施行以后,还将从推动川菜产业融合发展、培优做强市场主体、拓展川菜市场空间、加强宣传解读几个方面抓好《条例》的贯彻落实。
据了解,这是全国第二个省级层面为地方菜系立法的专门条例,也是全国首个涉及川菜发展的省级地方性法规,将于5月1日起施行。
川菜产业如今已达到相当规模,截至2024年10月,全国川菜相关企业存量超过6.8万家,全国川菜(仅中式正餐)门店数已超过15万家,占全国中式正餐赛道总门店数的11.4%,稳居各菜系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