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9 特别报道-
A9特别报道
  • ·代代精心呵护 千年皇柏林“青春永驻”
  • ·十上巴峪关 他是米仓道的“活地图”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代代精心呵护 千年皇柏林“青春永驻”

米仓道皇柏林。谢杰摄

  

第二站 米仓道
巴中市南江县皇柏林

  告别巍峨的米仓山,沿南江河一路下行,河畔的一片森森古柏,便是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寻路蜀道”大型人文采访活动采访团探访米仓道的第二站——与100多公里外的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数千公里外的山东省曲阜市孔庙林齐名的巴中市南江县皇柏林。
  虽贵为“皇柏”,却极为亲民。1000多年来,南江人穿越林中古道,走向更广阔的天地;30多年前,省道S101从林中穿过,至今车流不息;林地与村落错杂,赋予它独有的人间烟火气。古树生生不息,一代代人细心呵护,绘就了米仓道上人树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

生生不息 皇柏林已走过千年

  从巴中市南江县城出发,沿国道G244(原省道S101)向巴中方向前行,经过公山镇后,公路两旁的林木愈发密集。在望不到头的密林中,一株株古柏树分外显眼,它们虬枝峥嵘,遮天蔽日,树干最粗壮的需要两三个人合抱。
  这些古树起源于何时?何以称为“皇柏”?研究表明,自秦汉以来,当地已开始重农桑、号植树、劈道路,各州县间通大道,两旁植松柏,谓之林荫树,贯穿皇柏林间的古道,自古以来就是川陕米仓驿道。现存最完整地段道旁的古柏,株行距相等,人工栽培痕迹十分明显。关于其名称由来,民间流传最广泛的说法是,这些树系三国名将张飞所植。张飞曾过南江、取巴中,后镇守阆中为太守令(公元 214年-227年),为了向诸葛亮禀报军政事务往来方便,就整治道路植树标道,以后经历代补植而成。
  历经千年,今天的皇柏林从南江县公山镇至赤溪镇,形成了总长60余公里的林带,核心区域面积达5800余亩,尤其是坑坑店至二洞桥沿线最为壮观。南江县林业局最新数据显示,林区现有挂牌古柏2166株,最大一棵树干胸径1.5米,最高的达到50余米,其中一级古树1352株、二级古树719株、三级古树92株。

父子并肩 共同守护5800余亩古柏

  “皇柏林能有今天的规模,除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外,与历代的精心保护有着密切的关系。”巴中知名米仓道研究专家汪信龙说。
  史料记载,明清以来,皇柏林一直属于国有,每株古树挂牌编号备案,由官府安排专人管护,官员离任时具册交接。民国期间,南江县县长龙德渊在皇柏林内二洞桥处石壁上书写《皇柏林管理办法》,内容大致为:每年清算大树株数,严禁砍树枝、剥树皮、挖树根。如果有人违反以上规定,先坐“黑牢”一至三个月再作处理。按照龙德渊的要求,县警察局还安排了两名警丁常年在皇柏林巡逻守护。慑于严苛的措施,即便地主豪绅,也不敢对皇柏林起觊觎之心。
  20世纪70年代,南江县农林部门与林区附近的26户村民签订代管合同,规定“不准砍树干、树根、树梢,不准烧树心,不准剥树皮,不准在林中放牧牛羊,不准在林中挖土采石”。1979年,南江县皇柏林管理所正式成立,职工共有3名,林区被分为三大片,每名职工负责一个片区,与当地公社、村社实行共管。
  今年60岁的黄辉,几个月前才从皇柏林管理所所长岗位上退下来。
  黄辉的父亲黄文俊是该管理所第六任所长。1990年,黄文俊从光雾山大坝林场调到皇柏林管理所。1993年,黄辉追随父亲的脚步,成为皇柏林管理所的一员。1994年,随着一位老职工退休和一名年轻人辞职,管理所就只剩下父子两人。
  彼时,年轻的黄辉对于皇柏林并不陌生。他的家与皇柏林隔河相望,从小就听着皇柏林的诸多传说长大,对那片莽莽山林充满了向往。他没有想到,自己30岁时,竟然成为这片林区的守护人。
  两个人,5800余亩林,压力可想而知。父亲年纪大了,黄辉主动挑起重担。每天天不亮,他就背着开水、火烧馍、护林刀,骑着自行车,开始一天的工作。遇到有人家,他就将自行车寄存,在林间徒步。
  林区辖区面积较大,共涉及沙河、赤溪、公山、高塔、八庙等5个乡镇20多个行政村,为了尽早熟悉情况,除了无法出门的雨雪天,黄辉每天都在林子间穿行,晚上回到所里,父子俩精心研究巡山路线、重点部位,并将其绘制成图。
  林区与民居犬牙交错,这么的大面积,圈起来或者设关卡显然不现实。南江县以开放的姿态设立保护措施,比如林区3米外可以种庄稼,但不能伤及树根。黄辉挨家挨户拜访,令人欣慰的是,当地村民世世代代与皇柏林共处,已形成了特殊的感情,除偶有人进山采药外,没有剔树枝、伤树根的现象发生。
  1996年,父亲退休,黄辉接过了担子,成为皇柏林管理所第七任所长。在与父亲并肩战斗的几年间,他感受到了父亲对这片土地、对林业工作深沉的热爱。交接工作那天,虽然父亲并没有多说什么,但黄辉明白这个岗位意味着什么。

各方合力 逐渐走出保护困境

  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部分米仓道已淹没于历史的烟尘中,但皇柏林所处这一段古道,千百年来一直在发挥作用。20世纪50年代,沙南路(沙河镇至南江县城,即今天的国道G244)开建。北部山区特殊地形决定了,沿南江河穿越皇柏林是沙南路最佳也是别无选择的路线。
  虽最大限度采取了措施,但开山放炮依旧对林区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损害。加上当时技术受限,给今天留下了“后遗症”,比如公路的边坡坡度不够,遇到大雨就有滑坡隐患,而山体滑坡或巨石滚落,对于古树是致命打击。所以每逢大雨天,黄辉就通宵难眠。
  洪水,是古柏面临的另一重大威胁。每年进入汛期,黄辉与同事们就高度紧张。当地山高、河道狭窄,上游洪水来得特别迅猛,临河古柏首当其冲。黄辉就提前在桥上或河对面密切关注形势,随着河水一寸寸上涨,大家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亲眼看到古树被洪水卷走,那种无助和痛苦无法形容。”黄辉说。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皇柏林保护所面临的困境在逐渐改善。2022年6月22日,南江河上游的红鱼洞水库建成投用,下游安全隐患大大缓解,黄辉方才松了一口气。2023年,南江县在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投入100多万元,在隐患路段采取砌堡坎、钢绳固定等系列措施。
  在41年的林业生涯里,黄辉当了整整30年的古树守护人,虽然已退休,但他今生已与皇柏林难以割舍,“余生我会继续关注它,以另外的方式守护它,祈愿每一棵古柏树‘青春永驻’。”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谢颖李庆曾业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