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4 要闻-
A4要闻
  • ·雅万高铁:“中国速度”走出国门“第一单”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雅万高铁:“中国速度”走出国门“第一单”

行驶中的东南亚第一条高铁——雅万高铁。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供图

雅万高铁服务人员等待乘客上车。姚瑞鹏摄

  印尼民众在雅万高铁动车上做“立硬币”与“放水杯”挑战。 姚瑞鹏摄

印尼万隆街头。姚瑞鹏摄

  

互联互通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朱宁
  见习记者姚瑞鹏印尼雅加达、万隆报道
  2023年9月中旬,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丝路十年”报道组记者到了印尼,探访印尼和东南亚的第一条高速铁路——雅万高铁,在异域风情的国度体验了熟悉的中国速度。印度洋蔚蓝色的海水簇拥着一座座翠绿的岛屿,时速350公里的雅万高铁动车组奔驰在爪哇岛之上,窗外景色从万亩稻田到比天高楼,雅万高铁承载着印尼人民对美好生活最热切的渴望,驰骋在这个千岛之国。
  9月12日,印尼政府相关人员和印尼民众试乘雅万高铁动车组。从雅加达到万隆,142.3公里的雅万高铁动车组将以中国高铁标准服务于印尼民众,为他们的出行生活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8年时间,山不让尘,海不辞盈。中国驻外高铁人用汗水让中国速度、中国技术、中国标准随着雅万高铁走向世界。

感受中国速度 高铁“立硬币”挑战风靡印尼

  近日,随着雅万高铁的全线完工,印尼民众纷纷预约试乘高铁,同时在网络上风靡起一个游戏挑战:在雅万高铁动车组上“立硬币”与“放水杯”,挑战硬币不倒、杯中水“波澜不惊”。在一个热门视频中,印尼民众穿着盛装与动车组拍照打卡,游戏挑战成功的人们热烈欢呼。
  热情的印尼民众亲切地将动车组称为“红色科莫多”,因为动车车身拥有印尼本土文化特色的红色和银色涂装,搭配印尼国宝级动物科莫多龙抽象纹理图案,深受人们喜爱。据了解,雅万高铁动车组采用复兴号的中国标准动车组8节车厢,设置了VIP座、一等座和二等座,总定员601人。
  “红色科莫多”承载着欣喜的印尼民众,穿过金黄的稻田,越过密集的各色房屋。乘客在将东南亚的海岛风情尽收眼底的同时,也在每一个停靠车站享受“一站一景”的视觉盛宴。在卡拉旺站,传统粮仓的外观设计衬托格栅系统与大面积钢结构的现代化建筑相交融,体现着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共生发展;建在群山环绕之中的德卡鲁尔站,站外河水蜿蜒流过,在人们踏进车站的一刻就能感受到“山水相融,自然之美”。
  “作为一名印尼人,我为时速350公里的雅万高铁感到骄傲。”9月12日,作为雅万高铁印尼方业主代表的印度尼西亚 国 家 铁 路 公 司 董 事 长 Didiek Hartantyo试乘雅万高铁,当他走进哈利姆站,精妙编织的车站穹顶吸引了他的目光。在他看来,“雅万高铁将建立一种新的文化,一种新生活方式,这将使印尼的各个地区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特别是在雅加达和万隆,有了这种新文化和新的生活方式,雅万高铁将减少印尼人民花在路上的时间,从而增加工作效率。”

解析中国技术 高难度隧道桥梁串起印尼首条高铁

  雅万高铁是中国和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旗舰项目,同时也是印尼和东南亚的第一条高速铁路。印尼是个千岛之国,拥有山海相连的旖旎风光,同时有着复杂多样的地质情况,地震频发。为了应对雅万高铁沿线复杂的地质与气候条件,两国建设者通力合作、精心调研,全线修建了56座桥梁、13座隧道。其中,雅万高铁2号和4号隧道是全线13座隧道中地质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隧道。
  “跑慢点就完蛋!随时有被泥浆掩埋的风险,在印尼隧道施工情况太复杂了。”中国水电七局雅万高铁项目部副总工程师夏小勇翻看着手机里的抢险视频,感叹道。
  雅万高铁2号、4号隧道隧址区地层具有“四高一强”的特点,即“高液限、高压缩比、高含水量、高孔隙率”及“强降雨”,施工过程中遭遇不可预见地质困难,施工难度极大,安全风险极高。最终,两国建设者通过多种隧道施工方式合作,克服了地质困难,安全如期完成施工任务。铁路修建过程中的难点并非只有隧道,雅万高铁DK655特大桥的修建也曾让有“基建狂魔”之称的中国建设者们头疼,修改了数不清的设计方案。该桥位于印尼西爪哇省普瓦加达县,全长2819米,桥址全部位于淤泥质稻田中,地质条件差,其中有11个桥墩位于全线流量最大、河床最宽的芝塔龙河水中。建设者结合中国成熟的建设经验,不断因地制宜、采用特殊工艺工法,最终完成了桥梁的修建。
  “虽然雅万高铁线路长度仅140多千米,却涵盖了火山、滑坡、活动断裂带等,这些都是铁路施工最头疼的‘拦路虎’,隧道、桥梁施工均面临诸多危机和挑战。”雅万高铁承包商联合体指挥长辛学忠表示,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挑战,雅万高铁才以更高的标准成为东南亚首条高铁,也让其他国家看到了合作的更多可能。

树立中国标准 中国高铁走向海外的“第一单”

  事实上,对于整个中国高铁行业来说,雅万高铁意义非凡。“中国高铁在国内运营里程已经达到了4.5万公里,但第一次走向海外的,是这142.3公里的雅万高铁。”辛学忠说,这是中国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的高速铁路项目,被称作“中国高铁海外第一单”。
  据悉,雅万高铁从路基、轨道、桥梁、隧道,到通信信号、列车控制、动车组、客服等各个子系统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经营开发等全过程也全面采用中国方案。
  “雅万高铁对中国高铁的意义还不止于经济效益。”辛学忠解释道,“在雅万高铁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第一次把中国的高铁行业标准做成英文,形成体系并进行出版。这是让中国高铁标准随着中国高铁走出去、在国际上更有话语权的极其重要的一步。”
  “雅万高铁是中国与印尼合作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将带来多方面的机遇。”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东南亚研究所所长秦博表示,雅万高铁展示了在不同文化、法律和经济体制下如何实现合作。该项目的合作模式、政府间协调方式以及商业合作形式为其他“一带一路”项目提供了借鉴,为各国克服合作过程中的障碍和困难提供了范本。此外,中国与印尼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不仅有助于增强中国在地区和国际中的影响力,还有利于拓展贸易、投资、产能合作和产业升级,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与推进,进而构建更加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
  对于印尼来说,这是该国第一条高铁,对于中国来说,这是第一次中国高铁全系统海外落地。

记者手记
  “红色科莫多” 改变印尼生活

  海浪与青山,棕榈树与科莫多巨蜥,风驰的摩托和沿街叫卖的小贩,温润的海风轻柔抚面,组成我们对印尼的第一印象。
  2023年9月中旬,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丝路十年”报道组记者到了印度尼西亚。在距离万隆不远的动车站里,一列列被称作“红色科莫多”的雅万高铁动车组,安静停在铁轨上,蓄势待发。我们于下午3点从雅加达出发乘坐汽车到万隆,经过4个小时的颠簸,在晚上7点夕阳已落、拖着疲惫的身体走下汽车的那一刻,我们理解了印尼民众对雅万高铁的期盼。
  40分钟是一堂课的时间,是三分之一部电影的时间,乘坐雅万高铁,从雅加达到万隆跨越142.3公里的时间。但为了这40分钟,中国高铁人付出了8年光阴,挖掘隧道、架起高桥、拉上电网、铺设轨道,将4个小时的路程缩减到了40分钟。
  古纳万是万隆本地人,作为翻译参与了雅万高铁的建设。他翻译了无数的专业术语,也向我们诉说了印尼民众最真挚的想法,“有了雅万高铁,沿线的人们工作和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世界上第四人口大国,印尼有2.75亿人口,首都雅加达是东南亚最大的城市,也是全球人口最密集与交通拥堵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雅加达乃至爪哇岛地区的交通拥堵问题长久困扰着印尼民众,如今爪哇岛上呼啸而过的雅万高铁,为这个难题给出了最优解。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数次乘坐雅万高铁,在充满异域风情的国度体验着熟悉的中国速度。我们在车站内看到穿着节日盛装与雅万高铁打卡拍照的印尼女孩,看到在行驶的动车里挑战“立硬币”与“放水杯”的印尼民众,在与他们的沟通中我们发现,不少印尼民众都会说一些简单的汉语。
  “印尼民众正在对汉语、对中国产生浓厚兴趣,印尼和中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位拿着中国品牌手机拍照的印尼女孩对我们说道。随着雅万高铁一同而来的,还有中国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视机等众多商品,走进了印尼的千家万户。
  “中国工作人员可以持续为工作投入热情,认真、严谨的态度对我们影响还是很大的。”乘车过程中,一名在雅万高铁项目部工作的印尼人对着我们竖起了大拇指。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朱宁见习记者姚瑞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