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2 宽窄巷-
A12宽窄巷
  • ·古人纳凉三宝:玉枕、酥密水、静心养神
  • ·“连山回锅肉”:回锅肉中的“大个子”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古人纳凉三宝:玉枕、酥密水、静心养神

玉枕

瓷枕

茶具

金汤敦

杨凝式草书《夏热帖》。

  “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已经随着湿热的夏 风 到来。小暑虽然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让人在逐渐上升的气温中已然感受到了大暑的“ 严 阵 以待”。而在真正转凉的“白露”到来之前,还有长达40天的三伏天在等着我们。
  夏天真的来了,现代人赶紧使出纳凉“三宝”:空 调 、Wi-Fi、冰镇 西 瓜 。当我们坐在沙发上吹着空调,吃着西瓜,网上冲着浪时,有没有好奇过在没有电的时候,古人是怎么度过炎炎夏日的?6月 29 日,成都博物馆“颐养之道:中医养生文化展”正式开展,为大家展示了古人的夏日养生之道。

起居的讲究:瓷枕朴实雅致,金箔玉枕华丽

  古人讲究“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按时作息排在第一位,可见“睡得好”有多重要。
  夏夜闷热,难以入眠,古人想出了奇招:上瓷枕!本次展出的宋时金国磁州窑白地黑花瓷枕,就是这样的一个物件。白色的瓷底衬着黑色的描花,上面还写着北宋诗人晏殊的一句诗:楼台侧畔杨花舞,帘幕中间燕子飞。可谓形雅致,义也雅致。枕着这样的枕头睡觉,不知道能不能在梦里体验一次文人雅士的生活呢?
  除了雅致的瓷枕,还有温润的玉枕、华贵的贴金箔玉枕,枕着这样的枕头,只怕做的梦都是富丽堂皇的。
  古人在枕头上下这样的功夫,并不是故弄玄虚。夏夜闷热,玉石、瓷枕的材质本就触手生凉,以此作枕头,既凉爽畅快,又符合中医“脚温头凉”的养生理念。这就是“久夏天难暮……一枕最幽宜”。据《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记载,玉石也能作药用,除中热,解烦闷,润心肺,疏血脉,明耳目,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按照这样的理论,以玉石为枕,也是大有益处的。
  因为瓷枕、玉枕很硬,所以很多枕头也会做成有弧度的样式,符合人头部和颈部的曲线。还有一些枕头会设计成中空样式,透气清凉,更适合在炎热的夏季使用。况且,古代有着“男弱冠女及笄”的礼制,女子到了15岁、男子到了20岁,都要将头发拢起,梳成发髻。睡这样的枕头,枕头不易移动,自然发髻也不容易乱。古代人留那么长的头发,为了减少梳发的麻烦,睡点硬枕头也不是不能理解的。

吃食的讲究:酥密水来一杯

  五代时期的书法家杨凝式在《夏热帖》中写道:“凝式启:夏热体履佳宜,长□酥密水,即欲致法席,苦□□□乳之供,酥似不如也。”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夏热帖》,是目前杨凝式唯一传世的草书作品。虽然现存的作品不完整,但还是能从中看到,在炎热的夏季,杨凝式将消夏饮品酥密水赠予僧人,以示问候。关于酥密水的制作方法没有文字记载,相传是一种以牛奶和蜂蜜混合后的饮料,想必甜甜的牛奶味道应该不差吧。
  在本次的展览中,也提供了一些夏日“以食养生”的方法。比如“饮茶养生”法。《神农本草经》记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明确指出了饮茶可以使人精神愉悦,身体有力。夏日饮茶当然首推绿茶,绿茶能够清热消暑,去火生津,提神醒脑。除此之外,金银花茶、菊花茶、荷叶凉茶都可以纳入“夏日饮品单”中。
  在展厅中,金灿灿的汤敦和青瓷碗格外引人注目。汤敦是古代用于盛汤的餐具。古人夏日养生讲究的是清补,主张避免炸、煎、爆、熏、烤等方式,多蒸、炖、煮,这些方式能够避免破坏食物的营养成分,同时食物也熟软酥烂,有益于人体吸收。千百年前的古人,用这些餐具吃着什么样的食物呢?今人只能从古书古画中得知了。

颐神养性的讲究:冰雪在心,暑热减少

  古人讲究“神发于心”,认为“形与神俱”是健康长寿的根本保证。如何养神?保持质朴生活、提高道德情操、培养高雅兴趣都是“养神”的方法。而排在“琴棋书画”之首的“琴”,便是古代文人雅客修身养性、调节身心的最重要方式之一。
  《史记·乐书》中讲: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黄帝内经》还提出了“五音疗疾”的说法。五音,即角、徵、宫、商、羽,它们对应着五行(木、火、土、金、水),与人的五脏和五种情志相连。针对不同的心理、生理状态,可以用不同的音乐来进行调节、疏导。
  魏晋大琴家嵇康在《养生论》中也曾提到: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可见,嵇康也认为夏季应该从心神开始调节,“冰雪在心”,自然感受到的暑热也减少了。
  因此,在炎热的夏日,更宜听一些舒缓、静心的音乐,以抚夏日的烦躁不安。
  古人消暑方法千千万,有些剑走偏锋,有些中规中矩,像是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虚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的消暑方法更是奇妙。独坐院中也好,吹空调也罢,只要能让我们身体健康地度过暑热之期,那就是好的纳凉之法。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刘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