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3 宽窄巷-
A13宽窄巷
  • ·清明花
  • ·那一路蔷薇
  • ·时光深处的芦花
  • ·“浣花溪”征稿启事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时光深处的芦花

  

□冯国平

  芦花两岸雪,巴河一天秋。岁月如缤纷的落英,浩浩荡荡带我们走向远方。记忆深处中,故乡河岸那片美丽的芦花似一道银色的光芒,一直闪烁在我的眼睑中,从来没有凋谢过。
  芦花在凋谢前,已经被父辈们大把大把地捋下来,晒在坝院的凉席或竹器上,入冬前变成柔软而舒适的芦花枕头。这些年,家乡那片芦苇相继被砍掉,种上了麻柳、桤木以及杨槐树木。
  童年的我,许是人小,要仰起头才能看见花穗,要把芦苇用力拉下来,才能抚摸芦花像毛笔一样的笔端。我们在芦苇丛中嬉戏,捉迷藏。一身水一身泥地钻进钻出,把粒粒狗尾草摘下来打仗,是小伙伴们最开心的游戏。有时,还会不小心踩破一窝野鸭子的蛋。
  不管是谁的错,我都会在伙伴的责骂中嘤嘤哭泣。因为几个同伴中我的年龄最小,常常被孤立和冷漠对待。
  一天傍晚,夕阳已落下山去,天色模模糊糊地暗下来。他们扔下我,边跑边喊“鬼来了”。那个初秋的傍晚,我终于没有追上他们,一个人独自在芦苇丛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山村的夜色一寸寸地漫进芦苇,无月的暗夜,夜色如水,我渐渐成为弃儿,淹没在这水色中。关于芦花与鬼的故事,就在那个晚上扎根进了我的童年记忆中。芦苇变成了鬼的双手,黑夜里泛着白光的芦花,则是鬼的长发在秋风中乱舞,在眼前张牙舞爪。
  但我极度安慰自己,他们说的是长在山坡坟冢上的芦花,而不是长在这水边的芦花。当远远传来母亲焦急的喊骂声时,在芦苇丛中的我,吓得紧缩成一团,不敢挪步。哭哑了的嗓子,不能回应母亲那一声声天籁般温暖的呼唤。
  直到我看见一缕手电筒的光束引来清脆而繁忙的脚步声,那颗提在嗓子眼的心终于落下来。当母亲举起手中要惩罚我的竹条时,她却掉下两滴眼泪。
  我10岁那年,母亲离开了我。
  后来,我在母亲的坟头栽上一丛芦苇。春天,霜雪后的芦苇开始复苏,嫩绿的叶片向四周扩散和疯长。经过一个夏天后,旁逸斜出,在秋风中瑟瑟,那坟头如雪如盖的芦花总是美不胜收地覆盖了母亲的整个坟头,那是42年来没见面母亲的一头白发吗?
  芦花一溪水,淅沥秋欲老。哲人说,童年是我们能够追溯最远的起点,是我们一生回忆的基础。无论是观察的现象抑或是经历过的游戏,无一不带着复杂的象征意味。比如芦花,如淑女恬静、淡雅,飞舞中透着灵气,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缤纷的色彩。芦花素洁、飘逸、高雅,超脱低级、拒绝媚俗,柔顺中隐含着傲骨,以无穷的韧性醉倒了秋风。它总能暗喻我生命中强与弱的那一部分。
  我爱春天争奇斗艳的花朵,但我更爱家乡的芦苇花,因为它让我回想起美好的童年,想起我曾经生活在那里的山山水水。
  母亲虽然离我远去,但母亲的音容笑貌和蔼可亲,言行举止让我记忆犹新。我对母亲的愧疚与日俱增,思念之情,疼痛满怀。